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安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胡安国

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末学者。字康侯,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初入太学,从学于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颖川勒裁之。绍圣四年(1097)进士,任太学博士。除荆南教授,提举湖南学事。因所举遗逸王绘、邓璋被人指为党人范纯仁之客,蔡京恶之,被除名。大观四年(1110),得复原职。政和元年(1111)除提举成都学事。及父丧而归,遂称疾不仕。靖康初(1126),除起居郎等,以疾辞,钦宗召对,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后因支持谏官为李纲鸣不平,遭门下侍郎耿南仲忌,被改任右文殿修撰,知通州(今江苏南通市)。高宗即位,以给事中召。绍兴元年(1131),除中书舍人兼侍讲,上《时政论》二十一条,力陈恢复方略。寻除兼侍读,专讲《春秋》。后因反对重用故相朱胜非而去职。五年,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令修纂所著《春秋传》。书成,高宗谓深得圣人之旨,进宝文阁直学士。卒谥“文定”。平生笃学,学程颐之理学,所交者谢良佐、游酢、杨时等皆程门高弟,在南宋与尹?共奉“程学天宗”。长于《春秋》学,潜心精研二十余年,以为天下事无不备于此,并善借《春秋》议论政事。所著《春秋传》三十卷,因有感于南渡后时势,乃借史事寓爱国之情;明初倡宗法程(颢、颐)、朱(熹),以他所学私淑程颐,因定此书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另著有《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今佚。《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两宋之际理学家、史学家。字康侯,人称武夷先生。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绍圣进士,授荆南教授,入为太学博士。历任湖南、江东路提举学事,寻致仕。高宗时,起任尚书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兼侍讲,上《时政论》21篇,力陈恢复。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其学受谢良佐、杨时、游酢影响,但以得自二程遗书者为多。认为穷理尽性,乃圣门事业。主知先行后说,“以致知为穷理之门”,把握事理,使本心不受迷惑,果于所行,使主观符合于客观,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无所处而不当。南宋初传布二程理学,作用仅次于杨时。长于《春秋》学。所撰《春秋传》,阐述《春秋》经世之义,往往借经义史事议论南渡后时政,寄寓爱国感情,明初定为科举取士教材。又著有《春秋通旨》、《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今佚,后人编有《胡氏传家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