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臣分类:【传统文化】 ①奴隶,俘虏。《周公》铭文有“易臣三品,州人,策人,人”,意为:赐予三种奴隶(州人、策人、人)。 《尚书?费誓》:“臣妾逋逃”。《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②君主时代官吏。又为君主时代官民统称。《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孟子?公孙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③人臣在君主前谦称自己。秦汉之前对人谦称自己亦可用臣。《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战国策?齐四》:“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殷商、西周、春秋时奴隶的称谓。男奴为臣、女奴为妾。某些驯服了的奴隶,得到奴隶主的信任,化为统治者的帮手,担当事务官,这些人在商朝称“臣正”,在春秋称“家臣”。“臣正”有:王臣、小王臣、臣、小臣、小丘臣、某臣正、某元臣、某裸臣、某匕臣、旧臣、多臣等职,“家臣”为春秋各国卿大夫的臣属,有宰、司徒、司马、工正、马正等职。这些“臣正”、“家臣”,有着等级的差别,不世袭,要效忠主人,不得越级。“臣”后来成为封建社会大臣对皇帝的自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