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古面饰奇闻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自古面饰奇闻多

分类:【风俗文化】

著名的古诗《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句子。妇女面饰何时兴起,古人的记载说法各异。

据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记载,三国时,吴帝孙权的儿子孙和与邓夫人醉舞,失手误伤了邓氏的面颊,立刻流血不止。后来用白獭髓治疗,但由于配药时琥珀多了一些,故疤痕未能完全消失,左颊留有斑斑赤点。孙和看后,觉得这样“更益其妍”。此后,诸姬妾为邀宠,纷纷仿效用丹朱点颊。后世便流传下来。这种在两颊用丹青、朱红等颜色点出似钱、似星、似弯月等形状来增加脸部彩晕的妆饰,亦称“妆靥”,到唐代十分流行。

另外,在三国时,像这样始于意外事故的妆饰还有一个传说: 某晚,魏文帝曹丕在灯下吟诗,薛灵云初入宫,不熟悉宫中物品,她走过来时面颊触到殿中摆放的水晶屏风,顿时,面颊渗出的血如晓霞将散,曹丕从灯下望去,觉得她更加妩媚。宫女们很快就模仿起这“伤妆”,用胭脂涂颊,称为“晓霞妆”。

还有一个很奇妙的传说: 一日,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倦卧于含章殿的屋檐下睡着了。恰巧有一朵腊梅随风飘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了一朵梅花印痕,当时无法拂去,三天后才洗掉。然而宫女们倒觉得新奇好看,且梅花又是吉祥之物,便竞相效仿。“梅花妆”或“寿阳妆”因此得名。

到了唐代,文人段公路记录了一个有关花钿的传说:

据说武则天掌权时,为她执掌文书的是女官上官婉儿,在召见群臣时,上官婉儿就躲在武则天的床帐后进行记录。有一次,宰相奏事,上官婉儿偷窥了几眼,被武则天发现。退朝后,武则天大怒,用一把小刀扎在她的额头上,还不许她拔出。上官婉儿急中生智作了一首《乞拔刀子诗》,使女皇怜悯,遂让她取下刀子。此后,上官婉儿为了遮掩额头上的刀痕,就用花钿掩盖。宫女们随之流行起来,逐渐形成风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3: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