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艺文类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艺文类聚分类:【文化精萃】 类书。唐高祖命欧阳询等撰。一百卷。于武德五年(622)开始修纂,经七年而成。根据唐以前古籍一千四百余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而成。内容包括政治、文学、自然等方面。分岁时,治政、产业等四十八部。每部又分若干子目。目下事实居前,诗文列后。辑录经史百家等书中有关故事、解释、传说等资料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歌赞等多种文体句,段以为文,逐一注明出处,并标以文体。改变了以往此类书有事无文的做法。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现多散佚,赖此书保存了不少珍贵资料。由于书成于众手,不免有错误抵牾之处。有宋绍兴刊本。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明有六家刻本。1965年中华书局又以影印宋本为底本,取明本、校本校勘断句出版,附校记1600条。 唐初的一部大类书。由唐初著名法家,弘文馆学士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领修,同修者另有十余人。三年成书,共一百卷,约百余万字。它根据一千四百多种唐以前的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内容包括政治、文学、自然知识等各个方面。由于征引资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所以取名为《艺文类聚》。全书分为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等四十六部,每部又分子目,共七百二十七个子目。每个子目下,先事后文,事的部分摘取各书中有关资料,文的部分整篇引用诗文。本书新创了事文合编的类书体例。 类书名。唐初武德年间(618―627)欧阳洵等辑,为我国现存最早官修类书。凡100卷。根据唐以前1431种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使隋代以前佚书遗文、零章断句,赖以得存者不少。全书分岁时、治政、产业等48部,727类,约百万字。每类事实在前,诗文列后,大致按作品时代顺序排列。所引故事,均注出书名;所引诗文,均注出时代、作者、题目,并按不同体裁用“诗”“赋”、“赞”、“箴”等字标明类别,在古代类书中编辑体例较为完善。该书富有文学价值,对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用处较大。1959年,中华书局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国内唯一之宋刻本影印出版,共16册,分装2函,使名贵之宋刻本得以传播。 现存最早的官修类书。欧阳询等撰。欧阳询 (557-641) 生于陈朝,其父陈纥为陈朝广州刺史,以谋反被诛,欧阳询被其父的故交江总收养。江总是当时的宰相,又是陈后主最欣赏的宫廷诗人,欧阳询也就免除了连坐的厄运。据 《旧唐书》 本传,欧阳询貌甚丑陋,但却聪悟绝能,读书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 “三史”。他在隋朝时曾任太常博士,是唐国公李渊的座上客。李渊后来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欧阳询也就飞黄腾达起来。欧阳询书法笔力险劲,冠绝一时,人称 “欧体”。高丽国王非常欣赏他的书法,遣使求之,唐高祖感叹说: “竟想不到欧阳询的名声远播夷狄! 高丽国王见到他的字,也许还以为他长得仪表堂堂哩。” 欧阳询不仅擅长书法,而且博学多闻,唐高祖便命他领衔撰修 《艺文类聚》。《艺文类聚》是前无古人的大型类书,全书百余万字,分为四十六部,下列七百二十七个子目,虽为抄纂之作,但在体例上却别出心裁,将 “事” 与“文” 两条龙并成了一条龙,改变了以前只列 “事”类的常规体制。所谓 “事” 就是经史典籍上记载的故实; 所谓 “文” 就是历代诗文的歌咏描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如 “天部” 的 “虹” 条,先列关于 “虹” 的各种传说、典故,然后列历代以 “虹” 为题的诗赋,这就为后人写诗作文时取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故 《艺文类聚》一出,其它类书相形见绌,皆被淘汰。《艺文类聚》被宋代以后的学者看重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保存了隋代以前的许多诗文歌赋,明代冯惟讷编 《诗纪》,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清代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无不资以为宝山玉海。据统计,《艺文类聚》 引用古书达一千四百三十一种,现存者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引文为今所不传之书。这种 “藏书” 功能,是欧阳询等人编 《艺文类聚》 时绝没有想到的。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唐代初年,由高祖李渊下诏编修。参与编修的有欧阳询等十余人,成书于唐武德七年(624)。全书共100卷,分46部(《四库全书总目》称48部,是把药、香、草分开计算),依次为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每部之下再列细目,共727类。每类中先列史实,后列诗文。史实部分是从经、史、子等书籍中摘取有关资料,诗文部分则摘引有关的诗、赋、颂、赞、论、箴、碑等。唐以前的类书,偏重事类而不重采文,只随意摘句而不录片段。《艺文类聚》事类与诗文相并而行,变更了以往类书的常规体例,而且一些引文首尾完备。这不但便于人们寻检使用,而且保存了大量的自汉至隋的词章名篇。它所征引的古籍1400余种,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学术论著和文艺作品。这些古籍十分之九都已失传。其余十分之一,今虽有传本,而《艺文类聚》所引乃是唐以前的古本,可为今传本较勘的重要参考。所以,宋代以后多利用它来辑录佚文、校勘古籍以及查找唐以前的诗文典故和文献资料。 该书自宋就有刻本,明代刊本有六种之多。现在容易见到的有宋绍兴刊本,藏上海图书馆,1959年中华书局曾影印发行。另一为以宋绍兴本为底本的汪绍楹校勘本,1965年中华书局排印出版。汪绍楹曾作校记约一千六百余条,据明刊本改补者约一千三百多字,全书通体断句,便于使用,是最完善的本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