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节日活动的内容与规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节日活动的内容与规模分类:【中国民俗】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之中,贵州全省有各种民族节日集会1046次(处)。按民族分:苗族651次,布依族171次,侗族84次,水族43次,仡佬族11次,回族13次,彝族23次,瑶族2次,其他各族48次。贵州高原上的民族节日集会不仅次数多,而且规模大。在1046次民族节日集会中,人数在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有511次,万人以上的224次;参加节日集会的各族群众达800多万人次。活动范围在县内的836次,数县群众集会的有85次,数省交界的群众集会有25次。 各种民族节日恢复之后,据70多个县、市的不完全统计,仅在节日集会上演唱的传统民歌30多种,表演的民族舞蹈也有30多种。演奏的民族乐器有夜箫、侗箫、姊妹箫、三眼箫、苗笛、侗笛、箫筒、莽筒、笔管、唢呐、芦笙、长号、勒尤 ① 、勒浪 ② 、琵琶、二胡、笋壳、口弦、三弦、四弦琴、月琴、牛腿琴、古瓢琴、木叶和各种打击乐器共30多种。1979年,黄平恢复了中断10多年的谷陇九月芦笙会,远近百里的大小苗寨组织了41组芦笙、46头斗牛、85笼斗雀、300多匹赛马、16支球队参加节日活动,观众达5万多人,是这个节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1980年台江施洞日恢复了五月龙船节,28条彩船在风景如画的清水江上挥棹竞渡,两岸观者如云。紫云文化馆在布依族六月六万人集会上组织山歌、盘歌、长调歌比赛,丰富发展了新山歌,挖掘抢救了一些濒于失传的传统民歌。剑河、锦屏交界的高坝侗族七月二十赶歌场,搭台赛歌,唱了三天三夜。在各地蓬勃开展民族节日活动的基础上,贵州省文化局和贵州省民委于1981年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惠水县组织了一次有10万多人参加的六月六歌节活动,全省300多名各族歌手欢聚董朗桥,交流演出了300多个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歌、民乐节目。 贵州传统节日不仅次数多、规模大,而且内容丰富,展现了贵州省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贵州省民族节日一览表 ③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续表6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