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范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范蠡

分类:【传统文化】

春秋末期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后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佐勾践灭吴,称霸中原。以勾践可与同患,难与处安,离越适齐,称鸱(chī吃)夷子皮;后又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经商致巨富。为政主“与天”(即法天,利用天时)、“与人”(争取人心)、“与地”(法地,利用地利,发展生产),以为“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越语下》)即参稽人事、天时、地利三者变化,以造成敌必败之势,我乘机而取,可望成功。《汉书?艺文志》著录《范蠡》2篇,今佚。

春秋末年政治家。字少白。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衰败,后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公元前494年,越被吴打败、退保会稽(今浙江绍兴),他献计越王,卑身厚赂,乞和于吴,意在使越得以复兴,他自己赴吴为质二年。归国后,与大夫文种同为越王勾践得力辅佐。刻苦图强,锐意寻耻,终于一举灭吴。他认为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于同安乐”。此后离越游齐,易名“鸱夷子皮”,治产达千万,受托为齐相。后又弃官散财,飘游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逐什一之利,以经商致富,再度致资千万,号陶朱公。他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随着阴阳二气的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如此,故应待时而动,顺其自然。自身则应注意强盛时戒骄,衰弱时勿馁,争取有利时机,寻求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矛盾转化,变弱为强,转败为胜。在经济方面,他也颇有见地,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源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主张官府对粮谷贱时收购,贵时平价出售,以保证市场稳定。《汉书?艺文志》著录《范蠡》二篇,已佚。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越大夫,字少伯,号陶朱公,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为吴所败时曾赴吴为质2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定陶西北)定居,以经商致富。他认为,物价高低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而引起的,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出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8: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