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草市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设于城郊或交通要道的定期集市。“草市”一词,始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东晋时建康(今南京)城外已有草市,唐宋尤盛。唐元稹《长庆集》五一《白氏长庆集序》:“予于平水市中(自注:镜湖傍草市名)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又《王建诗》三《汴路即事》:“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齐记》和帝中兴元年(501年)有“草市尉”的记载,胡三省注“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此时草市已置官管理,说明具有相当规模。后来有的草市逐渐发展为城镇。 指宋代乡村定期集市和紧靠州县城郭的商业居民区。乡村定期集市隋唐时已较常见,至宋时不但种类繁多,而且颇具特色,其中以地理方位为称呼的有三家市、村市、山市、桥市等,以市期间隔为称呼的有墟市、会市、亥市、?市,以经营的主要商品为称呼的有药市、蚕市、藕市、芹市、鱼虾市、鸭子市等。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许多邻接州县城墙的草市逐渐扩展为新的商业居民区,有的还相当繁华,甚至超过原城区。如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城外的南草市,沿江数万家,市肆如栉,楼栏壮观,绵延数里之遥,反而成为州城的主要市区。汀州(今福建长汀)城外草市的居民数,达城内的十倍。这类环城草市已经成为州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民也为坊郭户,官府置厢加以管理,或由县直接管理,而不再是乡村的一个部分。有的城市因草市日益重要,还增修城墙将其围入城区。宋代草市的发展,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反映。参见“墟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