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荷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荷包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男女的佩饰物。多用丝织品缝制,佩于身上,内可装小刀、磨石等常用物品。初为朝中官员所佩,如唐代四品官即给随身鱼袋。后传入民间。清时以荷包为带饰,可盛物,如槟榔荷包,将槟榔、豆蔻等贮于囊中,佩带于身,闲时咀嚼。也可不盛物叔作为一种饰物。又为满族佩饰习俗。满族人讲究佩饰,男子常于腰带之上佩带荷包等袋类饰物。据载,荷包原为皮制,里面可装食物,带在身上以备远途射猎时充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用绫、罗、绸、缎等丝织品缝制,内装有香料、烟草等的小巧饰物。清代中期,还有用荷包装食物的原始遗风。 满语称“法都”,满族的一种佩饰。多用绫罗、绸缎等上等丝织品作面料,用刺绣、纳纱、推绫等方法精制而成。满族男女老幼都喜欢佩戴,男子多挂在腰带两侧,妇女则多挂在旗袍领襟之间的第二个钮上,老年妇女也有戴在腋下的。除了平时挂戴外,每逢年节或生日、满月、婚嫁等喜庆的日子,老人们也要缝制一些赠给孙男孙女们,以表示长辈对儿孙们关怀。未婚女子还要把它赠给情人做为定亲的信物。就连清朝宫廷也有专制荷包的定制。每至岁暮,皇帝要例行赏赐诸王臣“岁岁平安”荷包。平常的四时八节,皇帝也按时赏赐,以示眷宠。每逢皇帝赏赐之时,诸王大臣要将所赏荷包挂在前胸的领襟之间,候于宫门外,站班谢恩。满族的荷包,实际上是由女真人腰间常挂的皮囊演变而来的。古代,女真人外出狩猎时,腰间常挂一个皮子做成的囊,里面装些食物,用皮条子将口抽紧,很像荷包的样子,以便远途射猎的途中充饥。后来,这种盛装食物的小囊便逐渐演变成了精巧的佩饰。 ①古代男女的佩饰物。清时以荷包为带饰,中有可盛物的,可不盛物的。槟榔荷包,以槟榔和苏子、豆蔻,贮于囊中,佩带于身,竟日口中嘴嚼。关东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青年男女常把荷包作为定情物。姑娘成年后,常悄悄绣荷包,内装香草,赠给意中人。清后,由于吸黄烟盛行,未婚女子嫁妆中必不可少的要有“烟荷包”,面料为绸缎,其做工异常精细,正面有彩绣,下部饰有彩穗。婚后除自用外,还要送给婆婆、丈夫。以显示新娘女工。这种漂亮的烟荷包,有的挂在腰带上或大襟纽绊上,作为饰物。②满族佩饰。满语称之为“法都”。抽口绣花扁状小袋子。常用锻、绸、布、革等材料制作,表里两层,里多以素色布、绸为之,表面用刺绣、纳纱、堆绫、压金银线、缉米珠等法制成龙凤、花鸟、人物、山水及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口沿处以细丝绳穿连,可松紧,两侧有飘带,底部带坠。形状各异,有圆形、长形、鸡心形、花篮形或葫芦形等多种。还有加累丝点翠、竹木牙骨、金银翠玉等各类荷包。汉族每年端午节佩戴荷包,上面刺绣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图案,或用线穿挂上用布缝制的五毒,以示“怯毒避邪”。清代满族男女皆喜佩戴荷包。初,八旗兵出征携带食物,多用兽皮缝制一个大袋子,后期逐渐演变成小巧佩饰,旧俗仍存。用来装槟榔等小食品或钱币、香料、烟叶等。蒙古、锡伯等族人亦喜佩戴,青年男女多用作定情信物。戴法男女有别,男挂腰带两侧,多达十余个,女挂旗袍大襟嘴上。多自制,旧时也有作坊出售,至今一些乡村仍有戴者。 分两种,一种为初婚男女或小儿佩戴,内装香草,故唤香草荷包或香荷包。一种为盛烟专用品,凡吸烟男女皆形影不离,故又称烟荷包。 小儿所戴的荷包略小,彩布为之,形状各式各样,或圆或方,亦有石榴、元宝、桃、心、佛手诸形。婚用荷包稍大,彩布或绸缎为料,边以丝绒线锁结,面绣情爱图案,其主题不外鸳鸯戏水、鲤鱼闹莲、对菊、双石榴等。各地有许多关于绣荷包的民歌传唱:“姑娘自来女多娇,坐在凉亭绣荷包。一绣荷包镰刀月……九绣荷包戴在腰……花针撅折无其数,绒线使了好几包”;“石榴开花叶子青,绣只荷包挂郎身”;“丈夫常在外,月月不回来,捎书带信儿哎咳哟,要上个荷包袋……”20世纪中期以前,以荷包作为传情之物互赠,在青年男女中尤为流行。 烟荷包稍大,一端留口,横穿丝绳系结,讲究的丝绳两端缀以绒球或丝穗,以增美色。因其形体长方如袋,俗亦呼之烟口袋。烟荷包多用深色棉布为料,两面绣花饰图,或刺绣或补绣,或镶花绦或挤彩牙。荷包为往昔装饰之物,极讲绣功,其色彩缤纷,形姿各异,美艳夺目,民间男女老少,几乎无人不戴,妇女常以此比智竞巧。 旧时汉族、满族姑娘绣荷包,赠送情人作为定情信物。 满族素有佩戴小荷包和囊的习俗。囊里装小刀、匙、箸、火镰、火石、火绒等小用具。小荷包里装香草,既有香味又能驱蚊虻。满族男女老少都戴荷包,男的挂在腰间两侧,妇女挂在大襟上。老年妇女过年过节时都要缝些小荷包,分给孙男嫡女。还有挂钱袋、扇套、眼镜盒等习俗。 佩饰(翟军海供) 荷包是一种布制饰物。佩带这一饰物的风俗在潍坊一带女孩子中间流行。每逢端午节,女孩子即佩带上以各种丝绸布料做成并装有香料或中药的荷包,手腕上拴有五彩线,据说是为了驱毒辟邪。还有的将以布做成的小虎头、笤帚、簸箕、瓜果等物系在一起,名为“虎头串”,象征着虎镇百兽,笤帚、簸箕可以扫除病灾,瓜果意味着孩子长得健康水灵。在这一带还有新媳妇第一趟回婆家时要向小叔、小姑赠送各种荷包的习俗。这些荷包有烟荷包、针线荷包以及仅为了佩带辟邪的荷包。无论何种荷包皆做工精细,或刺或绣,完全是一件工艺品。 是男女都使用的佩饰。荷包的形式各种各样,一般都要绣上精美艳丽的图案,挂在腰间。天津开埠前,非常时兴佩戴荷包。富家女子所戴的荷包大多内装名贵香料。男人们有的佩戴一种烟包。荷包还往往作为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直到20世纪60―70年代,城市中人们佩戴荷包的习惯才逐渐消失。仅有少数抽旱烟的老年人还沿用一些不带图案的荷包来装旱烟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