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莫里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莫里哀分类:【文化精萃】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最重要的喜剧家。原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其父是宫廷陈设商,买得“国王侍从”的称号。早年在耶稣会士举办的学校就读,中学时学习拉丁文,曾听过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桑狄讲学,思想比较自由。他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决心以戏剧为他的终生事业。1643年他与朋友们一起成立了“光耀剧团”,就在巴黎街头巡回演出,但剧团生意萧条,负债累累,被捕下狱。出狱后,他不甘心失败又同朋友们一起离开巴黎去外省演出,长达十几年,于1658年才重新回到巴黎。在卢佛宫上演他的《多情医生》,大获成功,得到路易十四的赏识。莫里哀的创作可分4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645―1658),体验生活阶段,在外省巡回演出,扩大了视野,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开始编写剧本。创作了第一部喜剧《冒失鬼》和《情怨》等;第二个时期(1650―1663)是莫里哀开创古典主义喜剧阶段。此时他与国王路易十四关系甚密,批准他在小波旁剧场演出,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凡尔赛即兴》等。这些剧本富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第三个时期(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熟阶段。剧本有《伪君子》,无情揭露了宗教的伪善,《吝啬鬼》抨击了拜金主义者的丑恶嘴脸,且有《屈打成医》、《恨世者》等优秀作品,体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第四个时期(1668――1673),莫里哀与王权关系破裂,创作上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作品有《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等,歌颂仆人的头脑聪明灵活,性格乐观开朗,以及他们对主人的捉弄。代表作《伪君子》是五幕诗体喜剧。主人公答丢夫是典型的职业宗教骗子,披着虔诚的宗教外衣骗取了巴黎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信任,成为奥尔贡一家的“上宾”和“精神导师”。奥尔贡与他称兄道弟,打得火热,甚至要把女儿嫁给答丢夫。答丢夫乘机勾引奥尔贡的妻子,当场被儿子大密斯碰见,痛斥这个伪君子。奥尔贡执迷不悟,反而责骂儿子,并剥夺了儿子的财产继承权,还让他掌握了奥尔贡为一个政治犯藏匿信物的秘密。他反过来向国王告密,企图置奥尔贡死地而后快。然而英明的国王洞察一切,下令逮捕了答丢夫,使奥尔贡转危为安。剧中答丢夫是一切伪善的总代表,将宗教骗子的本质暴露无遗,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猖獗的教会势力。莫里哀另一部重要作品是《吝啬鬼》。它是一部五幕散文体喜剧。作者成功地刻划了高利贷者阿巴贡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丑恶本质。莫里哀喜剧创作艺术的特色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民主倾向。其戏剧结构形式谨严,戏剧冲突鲜明,尤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他笔下的人物典型、夸张、概括性强,一言一行都突出表现人物的主导性格。此外,他的戏剧具有现实主义因素,讽刺喜剧具有浓烈的时代感,常采用民间艺术和闹剧的形式,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生活气息。在语言上,尽量采用日常生活语言,使人物讲话的语气与身份相称。有不少人物的独白在后世竟成为谚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