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菽分类:【传统文化】 五谷之一。同“?”。《说文解字》:“?,豆也。”本谓大豆,引申为豆类总称。原产我国。《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先秦时期,产地以北方为主,后渐发展至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为我国人民主要食粮之一。除作主食外,亦可作副食。最初用豆为豉制酱。《楚辞?招魂》:“大苦咸酸。”“大苦”即为豆豉。又作“黄卷”(豆芽)。马王堆汉墓161号竹简载有“黄卷一石兼囊一笥(sì饲)合”。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创制作豆腐工艺。自西汉起,粮以粟、麦为主,大豆转为“蔬饵膏馔”。《吕氏春秋》、《齐民要术》、《四时纂要》、《四民月令》等均记载大豆栽培与豆制品制作。清乾隆五年(1740)被移植栽培于法国巴黎植物园,1790年传入英国,1855年由巴黎“远方植物学会”倡导,大豆在欧洲大陆作为大田作物广泛试种。 黄豆:粒大,倍于内地。黑豆:四五月种,八九月收成。土产者粒较小。米豆:四五月种,九月收,皮白,可与米煮食。绿豆:三四月种,九月收成。土豆即落花生,又名长生果,可充果品,亦可榨油。扁豆:一名蛾眉豆,俗名肉豆。菜豆:荚长下垂,有青、紫两种。荷兰豆:形如豌豆,但角粒脆嫩清香。红公豆:荚紫,子红。御豆:一名观音豆,熬食,味松甘。番豆花:银红色,壳硬,粒圆,可作粉鹄等馅,价较绿豆低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