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蔽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蔽膝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汉族男女皆服的下衣,也称“?”、“?”、“

”、“”、“大巾”。类如围裙,长且窄,着时系于上衣前面,遮住腿,下垂至膝,主要用于装饰。《汉书?王莽传》载:“母病,公卿诸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急就篇》颜师古注:“蔽膝者,于衣裳上著之以蔽前也。”至唐代此服仍很流行。

又名 “赤芾”、 “

”、 “黻” (

), 俗称“蔽体”。是古代冕服制度中一种象征特别身份的装饰物。由于远古人类的衣服是先有蔽前之衣,所以后人把蔽膝做为冕服的一种,以示不忘古之意。蔽膝最早以熟皮制成,系于腰间的革带上,垂于腹前,上宽约一尺,下宽二尺,长至膝。金文铭刻中常出现“赤芾” 的字样,即指此物。随着丝织品的出现,人们又称以皮革涂朱或彩绘的蔽膝为 “韦碛”; 以丝绸绘织绣花纹的为 “黻”; 后来统称为蔽膝。周代天子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色。此后,从秦至明,历代朝廷都延用冕服制度。蔽膝除皮质外,还用丝绸、纱为之。形似方巾,又似短裙,以厚锦制成则有表有里,饰有缘边为役,并缀以不同的纹绣区别身份,为礼服所必佩。秦汉帝王佩红罗蔽膝,绣龙、火、山三章。魏晋时皇帝佩赤皮蔽膝。隋唐时皇帝佩朱色丝织蔽膝,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绣龙、火、山三章。群臣只绣火、山二章。宋代皇帝佩红色蔽膝,并绣二条升龙图案。元代皇帝佩绯罗蔽膝,绯绢为里,上绣复身龙。明代皇帝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条,龙、火、山三章。 亲王

(蔽膝) 随裳色, 织火、 山二章。文武百官则佩赤罗蔽膝。清代推行满族服饰,于是,包括蔽膝在内的传统冕服制度,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变迁后至清代遂告终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