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之名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藏之名山

分类:【传统文化】

司马迁之语。《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又《报任安书》言:“……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非常重视言论的作用,在《自序》中,他对《春秋》、《诗》、《书》等给予高度评价,把撰写《史记》当作终生奋斗的事业,在《与挚伯陵书》中说“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他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三种理想。立言,即提出一种主张、理论或学说,与立德、立功同样不朽。因此,他身遭宫刑,隐忍苟活,目的就在于“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认为创作要对历史、对社会负责,因此他创立“春秋”义法,有“贬天子,退诸候,讨大夫”的秉笔直书的精神,他有胆有识,能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这种立言,可能不见容于当时的社会上层,因此他说:“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后来这句话又变为:“藏之名山,束之高阁,留诸子孙后世。”以及“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等基本精神是一样的,希望此书能留传后世,使后世能够接受自己所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而作者“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可见作者自己对《史记》的看重。“藏之名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立言的衷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