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蜡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蜡笺分类:【传统文化】 蜡质涂布纸。表面光滑,抗水性强,透明度高,并可防蛀。至迟在隋、唐时已获得很大发展。通常分硬黄、硬白、彩色3种。硬黄纸又名黄经笺,以黄蜡涂匀,故名。敦煌石室写经纸中即有著名唐代硬黄纸,开元六年(718)写本《无上秘要》(藏北京图书馆)亦用硬黄纸。硬白纸或称白经笺,以白蜡涂本色纸,故名。唐代写本《刊谬补缺切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两面加蜡并书写,为硬白纸标本。彩色粉蜡笺系在白色矿物粉中调配诸色染料或颜料涂纸,再施以蜡质。若再以金银细粉和胶加绘各种图案,则成彩色泥金(银)蜡笺,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藏辽宁省博物馆)即用此类纸。唐代又发明先涂布白色矿物粉再施以蜡质的“粉蜡笺”,北宋米芾《书史》著录唐人褚遂良《枯木赋》即以粉蜡纸拓。蜡笺在欧洲直至1866年方出现,晚于我国1000余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