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蟾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蟾蜍分类:【传统文化】 一种两栖动物。简称“蟾”。俗称“癞哈蟆”。民间以其形象不佳而厌恶,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净想好的”歇后语。然古代神话中,却是吉祥之物,传说居月中,《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跋鸟,而月中有蟾蜍。”《后汉书?天文志》“言其时星辰之变”南朝梁刘昭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由此演现嫦娥奔月神话传说。故为月亮的象征,出“蟾光”、“蟾兔”、“蟾宫”“蟾窟”、“蟾魄”、“蟾阙”、“蟾轮”等喻月之语。旧时传说有“金蟾”,三足,为灵物,古人认为得之可以致富。故其形象寓意财源茂盛。“刘海戏金蟾”是以其为题材的典型传统吉祥图案。参见“刘海戏金蟾”。 中药材。又名癞蛤蟆。蚧蛤蟆。体型肥大粗壮而似蛙,长约100毫米左右,背后暗褐色或土黄色,皮粗糙,有大小不一含毒腺的疣状突起,腹部有黄白而杂黑色的斑纹,昼伏夜出,捕食虫类。以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和皮入药,前者称蟾酥,后者称蟾皮。蟾酥又名蛤蟆浆、光东酥。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作同解毒消肿、止痛开窍。主治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龋齿作痛痧胀腹痛等症。蟾皮味辛,性凉,有毒。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胀。治痈疽肿毒,疳积腹胀、喘咳痰多及肿瘤等症。主要产于莒南、莒县、日照、五莲等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