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补做风流为生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补做风流为生育分类:【风俗文化】 仫佬族夫妇婚后多年不生育,民间认为他们做“后生”时耍风流不够。按仫佬族的风俗,青年男女要先走坡后结婚,就是说通过走坡对唱山歌,交流感情,经过充分恋爱相互了解情投意合后,才能结为夫妇。如果婚前没有走坡,或走坡时感情没有达到水乳交融就结婚,婚后就不会生育。要想生育就得“补做风流”使夫妇感情更为融洽。 仪式在人们经常来往的十字路头进行。事先包好一、二百斤糯米的粽粑挑到路口,请法师去念经。凡是过路的人,每人分给两、三个粽粑,分的人越多越好。从早到晚,逢人就给,直到路上断了行人为止。如果所备粽粑不够分,只要行人中有人讲一句“没有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第二年就得重做。 “补做风流”同走坡的形式一样。夫妻俩穿着崭新的衣服,一手拿巾帕,一手拿小圆镜,每人各有一个伴,男东女西,或男南女北,相对行来。远远吹一声口哨,男子摇巾帕招引,女子摇巾帕还礼。按走起的歌路,从“邀唱”一直唱到“定情”。夫妻俩各与其歌伴一起,二人二声部男女对唱,边行边唱,从远而近,到十字路口时,丈夫送小圆镜,妻子赠巾帕,完成“结情”仪式。再在小沟上架一小木桥,方便花婆所赐花魂过桥进入主家,所以“补做风流”也称为“添花架桥”。师公做法事祈唱,大意是夫妇诚心诚意,苦无子女,如今愿意“添花架桥”,恳请花婆赐花。回到家里,师公在夫妇房门上架起“花棚”,表示修善积德,有心栽花。接着宴请亲友,犹如新婚酒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