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袜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袜子分类:【中国民俗】 唐宋前后,福建地区一般官绅阶层即有穿袜习惯。福州南宋黄升墓曾出土几件布袜,是为物证。清及民国前后,多为手工缝制的白底厚布袜,着袜者仍以官绅阶层居多。近现代以来,各种机织袜逐渐取代旧时的手工制袜,质地有纱线、丝、羊毛、尼龙、锦纶等,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长短、厚薄、连裤、长统、紧身袜等五花八门。尤其是女性之袜,现在已成为一种热销商品。旧时闽西北等地妇女在冬季还穿一种将袜与绑腿连在一起的膝裤,俗称“胫衣”,保暖效果好。 清代民间流行穿着的袜子都是家做的纳底布袜,男子流行有用一块方布裹脚的习惯,此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30年代开始普及一种机织的线袜,由于线袜很容易被磨破,因此,补袜子就成为家庭妇女所必须具备的本领。补袜子使用的一种木制的袜楦,也成为当时一般家庭所必备的物品。这种补袜子的习惯到了70年代才消失,原因是经磨耐用的尼龙袜代替了线袜。近几年,市面上又兴起穿线和丝麻混织的袜子,花样繁多,颜色各异。 旧时,由于女子缠足,其袜子也都是家做的布袜,亦称“裹脚布”。辛亥革命后,穿用棉线高筒织袜。因此袜无弹性,故在行走时易自行脱落。为此,人们便在袜筒边缘处订有松紧带,或穿袜后套上袜带,与贴身内裤上的布带拴在一起。20世纪30年代曾时兴一种“吊袜带裤衩”,深为当时时髦女性喜爱。60年代后逐渐流行尼龙袜、尼龙丝袜、单线袜等,尤其是80年代后,长短各异及连裤的丝袜在女性中普遍穿用。连裤的丝袜又根据季节变化而出现毛线、棉加丝等不同质地和颜色的袜子,成为与裙装配套不可缺少的服饰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