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裘分类:【传统文化】 皮衣。古代皮衣把毳(cuì翠)毛着于外而将皮革向里,与现代皮衣正相反。《说文》:“裘之制毛在外,故像毛。”古文字中裘字正是毳毛向外的象形字。天子六冕中祭服的最高者即是大裘,以黑羔皮为之,以示质朴。裘服中以狐裘为最贵,特别是狐白裘,其次则有狐青裘、??裘、虎裘、貉裘、再次为狼、犬、羊等皮毛。天子、诸侯之裘均用全裘而不加袖饰。卿、大夫则以豹皮饰作袖端。至宋代,裘的毳毛有不露于外者。辽代北方民族服裘御寒,裘毛以银貂为最贵,乃辽主所服。 ①皮毛向外的服装。《说文》:“裘之制毛在外,故像毛。史载魏文侯出游,见反裘而负萏者,问之,对曰:“爱其毛。”文侯曰:“尔不知皮尽而毛无所附。”《庄子?天下篇》:“以裘褐为衣。”宋黄庭坚诗:“负薪泣裘褐,公子御狐貂。”可见裘为粗陋皮衣,特点为毛向外。②天子及贵族礼服。《周礼?春官?司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大裘由羔皮制作,服时外加罩衣。天子、诸侯之裘不加袖饰,卿士大夫以豹皮作袖饰。罩衣与裘色须和谐。《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孤裘。”“裘马”比喻富贵放荡生活。杜甫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兽皮所制的冬季御寒服装。《论语?公冶长》: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可见车马、轻裘都是豪华之物,平民是用不起的。古时的裘,毛向外,皮向内。刘向 《新序》 :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背负干草)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 ’对曰: ‘臣爱其毛。’ ” 可知当时皮袄毛向内是反常的。行礼和接见宾客时,裘外面需加一件罩衣,叫裼衣,以示尊敬。朝会时还需另加朝服于外。裼与裘的颜色应相配合,裼衣之袖,一般较裘稍短,使袖口之毛外露,显得美观。贵族服狐裘、貉裘,稍富者服羊裘,穿不起裘的只能穿长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