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裴斯泰洛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裴斯泰洛齐

分类:【文化精萃】

瑞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1746年1月12日生于苏黎世的一个医生家庭。在卡罗林学院学习时,受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的深刻影响。他曾参加青年进步组织“爱国者”协会,撰文抨击政府,要求民主改革,一度被政府当局拘留。1768年移居阿尔高农村,在诺伊霍夫开办模范农场,进行社会实验工作,但没有成功。1774年改办孤儿院,收容50多个孤儿和流浪儿童,使他们一面从事农业和纺织业劳动,一面学习读、写、算,并接受道德教育。这第一次教育实验,由于经济困难,于1780年被迫停办。其后18年,他专门从事著述,阐发他关于社会和教育方面的思想。他的代表作、著名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于1781―1787年分4卷出版。1798年,瑞士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他受新政府的邀请到施坦茨主持孤儿院,开始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验,但这第二次教育实验因战争而中断。1800―1804年,他在布格多夫进行第三次教育实验,简化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初办学者和家庭妇女都能掌握使用。1805―1825年,在伊韦尔东进行第四次教育实验,学校规模很大(有中学和师范学校),名闻全欧洲,后因管理不善而停办。1825年他回到诺伊霍夫,次年写下总结其一生教育经验的最后一部著作《天鹅之歌》。1827年2月17日卒于布鲁格。他的其他教育著作有: 《隐者夕话》 (1780)、 《论教学方法》(1800)、《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等。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使每个人都受到必要的教育;学校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遵循自然”,全面地、合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他认为应该在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塑造人,注重教学与手工业、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他第一次提出了使教育科学心理学化的思想,并建立了心里学化的教学理论体系。他以自然教育原则为依据,首创了初等教育的要素教育论。他创造了初等教育的分科教学法,在教育发展史上被誉为是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裴斯泰洛齐认为整个教育的中心问题在于形成人的道德,形成对人们的积极的爱,而儿童德育的基础是在家庭里奠定的,家庭是自然教育的原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19世纪欧美各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