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西施分类:【传统文化】 又作“先施”。春秋末越国乞罗(今浙江诸暨南)人。《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东施效颦”典出于此。《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孙爽疏引《史记》云:“西施,越之美女,越王勾践以之献呈王夫差,大幸之。每入市,人愿见者,先输金钱一文。”又《吴越春秋?越王勾践阴谋外传》云:“吴王淫而好色,……(越王)乃使相者国中得乞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且,饰以罗焚,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关于西施的传说,历来甚多。汉族流传于江苏苏州一带的《西施和馆娃富》可代表一般故事情节。越王为报仇雪耻,一面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面施计怂恿吴王多行不义。越王把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吴王为迎接西施,兴建了豪华的“馆娃宫”、御花园、琴台、香水溪等。西施利用吴王的荒淫无度,使其沉迷于酒色,越来越失去民心,为越国的复仇行动做好准备。最后吴王被杀,吴国灭亡。越王受妻子的挑唆。怕西施将来也毁了越国,于是把这位有大功于越国的美女推到太湖里淹死了。西施沉湖之说,乃出于民间对剥削阶级统治者之不信任,并非史实。唐李白诗:“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石高2米许,上刻“浣沙”二字,传为王羲之所书。石上有浣纱亭一座,内有碑碣记西施事。到浙江诸暨县城南2里外浣纱溪畔、乞萝山下可见。 春秋末年越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美女。施姓。以家居乞萝(今浙江省诸暨南)浣纱村西而得名,亦称“西子”。吴王夫差二年(前594),吴败越于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进逼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越王勾践从范蠡计,向吴重赂乞和,并施美人计,将她献给吴王夫差,甚得宠爱。她趁机诱劝吴乇放松对越国的警惕,使越得以休养生息重整旗鼓,一举灭吴。相传越灭吴后,她与范蠡驾扁舟偕入五湖(今太湖),不知所终。一说吴亡后,她投江而死。 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舞女和美人。原是一个平民少女,春秋战国时期被越国国王勾践作为复仇的工具献给吴国国王。几年的训练后,西施成为舞艺超群、仪态万千的宠妃。由此,吴国统治者沉缅于声色,荒误国业。于是越国奋发图强,灭掉吴国。从此,西施的芳名流传后世。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之赋诗作画,产生了不少有关题材的戏曲、电影、绘画、雕塑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