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观世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观世音分类:【文化精萃】 简称常作“观音”。正确的译名应该是“观自在”。大乘佛教最著名的菩萨之一。佛经中描写他大慈大悲,专门救苦救难,因此得到佛教徒们的崇信。他在印度是男身,但传入中国后渐渐变为女身,成为一般群众,尤其是妇女崇拜的对象。印度佛教传说讲他常出现在南印度的布?落迦山,后来中国佛教的传说便附会于今浙江普陀山。中国的普陀山即印度的布?落迦山。 为佛教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唐代讳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简称为“观音”。民间传说故事、歌谣之中,常有此题材。旧时,如遇难,则呼:“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无子,则祈“观音送子”。传说,观音显灵说法之道场在今浙江省普陀山,故观音塑像便以普陀山为背景。中国观音,常作女相,约起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以后。 佛教徒普遍爱戴的大慈大悲菩萨。菩萨有先拯救世间一切众生然后成佛的决心,观世音就是这种决心的最高体现。观世音是自生不变的阿弥陀佛在人世间的表现,因此观世音冠上有阿弥陀佛之像。他在乔答摩佛陀 (释迦牟尼)逝世以后、弥勒佛出世以前守护世界。据传说,观世音察知世界上如此众多的罪人有待拯救,深感悲伤,致使头颅破碎。阿弥陀佛将每一碎片变成一个完整的头,把这些头全部安放在他的儿子身上,排成三行,每行三头,将第十头置于上端,再将他本人的形象置于顶端。这种十一面观音像有时有一千只手,如孔雀开屏一般展开。印度北方观世音崇拜的鼎盛时期是公元3―7世纪。公元1世纪,观世音传入中国内地,到6世纪各寺庙都供有观世音像。北宋 (960―1127)以前的观世音像都是男性,以后的观世音则带有双重的性别特征。观世音的崇拜中心是浙江省宁波市附近的普陀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