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解释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解释学分类:【文化精萃】 当代西方研究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一种哲学理论思潮。解释学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信使神的名字海尔美斯,他根据具体情况向诸神和凡人传达天神宙斯的旨意,这种传达带有他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古希腊修辞学和中世纪圣经解释学以及法律解释学中均包含有局部的解释学意识。把解释学提到方法论的高度,使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是当代哲学解释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 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是一般解释学的创立者。施莱尔马赫首先试图把解释学建成一门理解历史作品的方法论科学,他分析研究了理解过程和理解的可能性及局限性,认为根据精神的同质性可以再造历史上曾有过的思想历程。他还提出语法的解释和心理的解释,以避免作者与解释者之间由于时间距离、个性差异造成的误解。狄尔泰在这一基础上,力求把历史哲学融进解释学。他认为,只对本文做消极的注释是不够的,真正的历史应该是人在生活中留下的一系列符号和痕迹,也就是生命的表现。这种生命的表现作为理解的最终对象,只能通过解释者的直觉跨越时空恢复原型,因此它的结论是无可验证的,不具有自然科学的普遍有效性。 海德格尔把解释学从方法论转向本体论。他认为解释的目的是要达到一种新的理解。理解不是单纯的认知,而是揭示人的存在方式,对世界做出解释。他的学生伽达默尔接受并发展了这些基本论点,建立了系统的哲学解释学理论。伽达默尔认为,解释学的任务不是提供一种一般的解释方法,而是要说明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他强调理解的历史性,从积极的意义上把成见视为联结历史与现实的传统文化、传统心理的积淀,视为理解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围绕着对成见的论述,他提出了时间距离、效果历史、视界融合、解释学循环等一系列解释学基本理论。他特别强调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认为世界在语言中呈现自己,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只能是语言的世界。伽达默尔的观点使解释学的影响大振,同时也招致各种批评,使解释学的理论进一步发展演化。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对伽达默尔的成见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尤其反对他对传统和权威的维护,认为解释学的关键是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把人们从谬见中解放出来。这种批判的解释学反过来又促使伽达默尔从实践的方向改进他的学说。法国哲学家利科尔则致力于纠正伽达默尔反方法论的偏向,而试图使本体论与方法论结合。他使解释学研究走向多学科综合的趋势。 解释学目前已渗透于当代西方人文学科各领域,是当前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哲学思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