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议榔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议榔词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合款词”、“款词”、“议款词”或“合榔词”。民间公约理词的一种。带有民间口头传承的文学特色。流行于我国侗、苗、布依、水族村寨,主要在广西、贵州、湖南地区。“议榔”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宋代已见于文献。集本民族几村或几十村为一“小款”,集相邻若干小款为一大款。款首(或称“榔头”)由众人推举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每年秋后集会一次。遇特殊情况,要相互救援。议榔词(款约)就是议榔公约,一般以可诵唱的文学写成。解放后“款”渐不存,但“议榔词”在各地演变为“乡规民约”,在侗寨,多刻在鼓楼场的碑石上,或书写于告示牌上。有不少人可以背诵传唱。 又称“合款词”、“款词”、“议款词”或“合榔词”。民间公约理词的一种,带有民间口头传承文学的特色。流行于我国侗、苗、布依、水族村寨,主要在广西、贵州、湖南地区。“议榔”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宋代已见于文献。集本民族几村或几十村为一“小款”,集相邻若干小款为一大款,款首(或称“榔头”)由众人推举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每年秋后集会一次。遇特殊情况,要相互救援。议榔词(款约)就是议榔公约,一般以可诵唱的文字写成。解放后“款”渐不存,但“议榔词”在各地演变为“乡规民约”。在侗寨,多刻在鼓楼场的碑石上,或书写于告示牌上,有不少人可以背诵传唱。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