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分类:【文化精萃】 这是马尔库塞完成于1932年的一篇重要的长篇论文,发表于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问世之后,意在对马克思的思想作出新的解释。该文共分六大部分,涉及面很广,但是有一根主线贯穿全文,这就是论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手稿》乃是作为革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马尔库塞在这篇文章中试图解答这样的问题:历史必然性和作为“实存”的人的自由处于什么样的关系?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一种彻底的人本主义,论证了消除异化使人获得自由解放的必然性。卢卡奇等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符合马克思本意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文中,马尔库塞论证了马克思前后思想是统一的,即统一于《手稿》的人道主义理论。马尔库塞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阐述“人这一主体同客体相互关系的辩证法”,这是一种“人学辩证法”,而这种“人学”在《手稿》中业已建立,以后又构成了马克思所有著作的“中心主题”。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的后期著作远低于《手稿》的水平,因此在书中,他“按照《手稿》中的范畴的含义”对马克思后来的著作“加以校正”: (1)要站在《手稿》的高度去理解、改造马克思在此后对人的本质所作的阐述。 (2)对资本主义彻底的批判是《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而不是马克思后期著作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3)有必要以《手稿》中论证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严密论证方法重新考察马克思后期对共产主义所作的说明。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一文中,马尔库塞还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作了自己的解释:(1)他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这种异化作为一种经济事实只是表面上的,而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人的存在”的事实。资本主义社会中简单的经济事实正是作为对人的本质的歪曲和人的现实的丧失而出现的,而且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简单的经济事实才能变成一场真正改变人的本质和人的世界的革命的基础。异化的根源就在人的本质中,是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 (2)革命的起因在于人的本质的颠倒。根据《手稿》的论述,人的本质和存在是分离的。假如本质和存在已相分离,假如人类实践的真正的自由的任务是把两者作为“实际上的实现”而统一起来,那么,当实际情形已经发展到歪曲破坏人的本质时,根本抛弃这一现存状态就成了责无旁贷的任务了。正是这种对人的本质的透彻的洞察,成了发动彻底革命的不可抗拒的原动力。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关键不在于所有制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不在于是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而在于这些生产资料是否已真正成为属于人的本质的财产。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能否成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开端,取决于是否把它用于发展和满足个人。马尔库塞在这篇文章中对《手稿》的解释,为以后整个资产阶级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形成了一个纲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