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诂经精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诂经精舍分类:【文化精萃】 清代书院。在杭洲西湖孤山。嘉庆间,阮元提倡考据学,于督学浙江时,聚诸生于此,合著《经籍煌诂》160卷。及为浙江巡抚,“遂以昔日修书之屋50间,选两浙诸生学古者,读书其中,题曰诂经精舍。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阮元《西湖诂经精舍记》,见《研经室二集》卷七)阮元、王昶、孙星衍、俞樾等先后居此讲学。教学内容为经史疑义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曾选即学生研习成果,曰《诂经精舍集》。同治间,上海亦设诂经精舍,光绪初年入求志书院。 清代著名书院。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孤山麓。清代中叶,考据之学大盛,经学名师辈出,相继出现一批专重经学训诂的书院。嘉庆六年(1801),浙江巡抚阮元就昔日聚集诸生编撰《经籍煌诂》之屋50间,创建书院,称诂经精舍。选两浙高材学生读书其中,以十三经、三史疑义以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为教学内容,阮元、王昶、孙星衍、俞樾等先后讲学其中,培养大批经学名士,对当世颇有影响。 清代著名书院,位于杭州西湖孤山之麓。为当时考据学的最高学府。嘉庆二年(1797年)阮元督学浙江,提倡考据学,于孤山南构屋50间,名“纂诂斋”,聘选浙江著名学者,云聚于此,合著《经籍纂诂》160卷。嘉庆六年(1801年)任浙江巡抚,在旧址处创办书院,选两浙诸生学古者30余人读书其间,题名“诂经精舍”。取义于“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阮元《西湖诂经精舍记》)诂经精舍不以八股科举为事,颇有自由钻研学问的风气。崇尚汉代郑玄、许慎,重经史训诂。所设课程有经史疑义、小学、天文、地理、算法诸科。教师多为当时学术大师和后起之秀,因此形成其阶梯式的教师队伍。把学有专长的教师,组成各用其长,协力启导的学长负责制。其任务是同理课事,以出题评卷为要。所出课题由诸学长公商,以期尽善。又有分工负责制度,如每月一课,每课由两位学长经管,以便人尽其才。教学特点:一是各因其材,二是自由研究。学生因材分班,设内、外课生各18名,此外尚有“附课生”,又特置“超等生”班,注重尖子学生的选拔和培养。诸生可因材选课,以充其所善,养其所长。考据学者治学工夫以“淹博”为基础,然后“精审”分析,“识断”综合,得出自己的结论。课试也以此为标准,评定诸生学业的优劣。其优者不仅分等级奖给膏火(如今奖金),还将其文推荐选入《诂经精舍文集》刻印出版。此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办。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海亦设诂经精舍,由沈仲复观察捐俸兴办,廷俞樾为主讲,重经史,轻诗文,广聚书籍,甚便于学者。光绪初年并入求志书院。 清代著名书院。在杭州西湖孤山。嘉庆六年(1801年)阮元为浙江巡抚时创建。以督学浙江时讲学修书之屋,选两浙诸生学古者,读书其中,命名曰“诂经精舍”。“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阮元《西湖诂经精舍记》崇汉学,轻理学,祀许慎、郑玄,不祀程、朱、使学者知为学之要,在乎研求经义,而不在乎明心见性之空谈,月露风云之浮藻。初有学生30余人,元定额,有饩廪,学习年限不定。嘉庆年间先后就学者近百人。不习制艺试帖,专肄经史辞赋,旁及天文、地理、算法、兵刑、漕河等经济之学,间涉西学。阮元与王昶、孙星衍、陈寿祺等选为主讲,以生徒自学讨论为主,师长讲学指导为辅,注重学术研究。每月课士一次,主讲出题后,各听搜讨书传条对,以观其识,不用扃试糊名之法。阮元辑诸生课艺佳优者,刊刻《诂经精舍文集》,扩大了书院影响。嘉庆十四年(1809年)阮元离浙,讲肄中辍近20年。道光初始渐中兴,定额36人,分内外课各半。同治、光绪间增至60人。设山长由巡抚聘任。俞樾主讲长达32年,其学宗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停办。诂经精舍以研治经史,讲求实学为宗旨,开创清代书院新学风。继其后设立的广州学海堂、湘水校经堂、上海龙门书院、武昌经心书院等,其宗旨、内容、方法及祭祀无不仿照诂经精舍之成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