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诗大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诗大序

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毛诗序》,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约成于汉代,作者不详,主要说法有三:(1)子夏作;(2)卫宏作;(3)子夏作、毛公、卫宏加以润色。近代学者多认为是卫宏作。汉儒传《诗》,原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后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独盛,其他三家均消亡。毛诗在每首诗的前面都有一篇序文说明写作背景和诗义,叫“诗序”,大都很短,独首篇《关雎》下有一篇纲领性的文字,较全面地阐述了诗的性质、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世称“诗大序”,是先秦儒家诗论的集大成。《诗大序》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性质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它兼取《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说和《乐记》的“乐本情”的观点,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全面概括了诗歌言志抒情的艺术特征,并且在论述诗的言志抒情之特征时,《诗大序》还阐述了诗乐舞三者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紧密相联的关系。《诗大序》论述了诗乐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强调诗乐的“美刺”、“教化”的社会功能。《诗大序》继承了《礼记?乐记》的“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观点,同时又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肯定了时代和政治的变化影响文艺创作,决定文艺的思想内容。因此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强调诗歌“教化”、“讽谏”、“美刺”的社会功能。但“讽谏”和“美刺”要做到“主文而谲谏”,“止乎礼义”,适月而止,这是对孔子“思无邪”、“兴观群怨”的继承和发展,是《诗大序》的根本文学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诗大序》就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上,提出“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并对风雅颂三种诗体的性质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概括和说明,对后世发生了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后世关于“六义”说有多种解释,其一:体用说,风雅颂为诗体,赋比兴为诗法,以孔颖达和朱熹为代表。其二:六体说,章炳麟为代表。其三:六用说,程颢为代表。多数人承认是体用说。“赋、比、兴”作为表现方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和研究有重大的意义。《诗大序》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儒家诗论,对许多问题,虽然还没有充分展开论述,却给后的文论家命了题目,使他们得以就此作出许多创造性的引申发挥,从而丰富了古代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诗经》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有些观点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