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诗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诗话

分类:【传统文化】

①以札记、随笔形式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创作并论及诗派之著作,宋代许《彦周诗话?自序》:“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诗话为古代文学批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分则叙事,一则一事,全书无须在结构上作精心布局;笔调平易轻松,品评诗作常一语破的。意味隽永。但往往不注重周密论证和翔实考订。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诗话之风气,以后仿效者众多。宋时诗话不下数十家,详见郭绍虞《宋诗话考》。明清两代此风仍盛,辑集诗话丛书,有《历代诗话》及其续编和《清诗话》等。②古代说唱艺术之一。宋元间刊印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韵、散并用,韵文大多为七言诗赞,为现存最早作品。

诗歌批评与鉴赏的一种形式。中国古人论诗论文,甚至论道,多不喜欢运用缜密的分析和严密的范畴,更不喜欢构思宏篇巨制以建立什么理论体系,而喜欢采用一种随意的、即兴的、甚至是谈话的方式,来记载逸闻、掌故、考订以及自己的思想片段等,而在论诗的时候,更喜欢运用一些难以精确定义的语汇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喻,来发表自己的某种领悟或感觉。象 《文心雕龙》那样体大思精的理论著作,实在罕见,而且倍受冷落,直到近代才逐渐成为 “显学”。而象康德 《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那样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艺术哲学,更是无由得见。这就决定了传统文人在论诗时采取一种随笔或漫谈的形式,三言两语,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如南朝钟嵘的 《诗品》论《古诗十九首》: “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种印象式的批评,就是历代诗话的一大特点。但名符其实的 “诗话” 是在宋代才出现的,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 《六一诗话》。此后,诗话便成为诗歌批评与鉴赏的一种流行形式。诗话所话内容除了评点诗作、讨论诗艺、品评诗人外,还包括记录逸闻、考订故实等,实际上是不拘一格的笔记体。这与传统文人的趣味有关。传统文人论诗,并不是为了获取“批评家” 的头衔,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笔记录下来,供诸同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身就是一件乐事,故不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去推敲字眼、结构、文理、逻辑等等。正因为如此,历代诗话中多真知灼见、真情实感,尤其是对诗的鉴赏与品味,虽然经常只有三言两语,但给读者的启迪和艺术享受,却远远超过现代动辄数千言的赏析文章甚至数十万言的诗学专著。

评论诗歌、诗人、诗歌流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故事的著作。专门评论诗歌、诗人的著作是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此后评诗专著渐多,至宋代欧阳修著《六一诗话》,始用“诗话”为名,后此风盛行,宋人诗话不下数十种。评论的内容逐渐丰富,范围不断扩大,或品评作家、作品,或发挥诗歌理论,或论诗歌技法,或记载诗坛遗闻轶事,各有特色,品类繁多。明清两代诗话也很多。清何文焕辑有《历代诗话》,后有人陆续辑有《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清诗话续编》等。

又,宋元间说唱艺术的一种,其体制为韵、散相间,韵文大都为通俗的七言诗赞,与词话类似,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话本的一种。为诗赞系讲唱文学。其中有诗有话,诗赞与散说相配合,属于“词话”的系统。现存仅《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种。与一般的小说话本不同,诗话中穿插的诗赞是故事中人物自己的吟唱,为故事的组成部分,而非说话者作为局外人的唱赞。有的研究者认为有些话本虽不标明“诗话”而有诗话之实,如《清平山堂话本》之《张子房慕道记》,用诗多达20余首,且皆出于人物之口;《快嘴李翠莲》形式与之相似,其中有三十多篇快板体诗,作为李翠莲的对答之词,可视为“诗话”的别体。(黄宝华)(2)宋代出现的诗歌理论批评文体。南朝梁钟嵘《诗品》言简意赅的随笔形式,对诗话的催生以一定的影响,故而有人把《诗品》视为中国最早的诗话。但作为诗歌批评的新样式,当以欧阳修所著的《诗话》作为成立的标志。欧阳修的《诗话》后人习称《六一诗话》,开启了诗话的一般形式,为诗歌理论批评开辟了一个新园地。宋代早期诗话以诗人诗作的琐事轶闻为主要内容,其后则加重了探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分量,以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为代表作。这类著作有的虽不以诗话命书,例如范温的《潜溪诗眼》实际也是诗话。宋代诗话见诸著录的不下百余种,成为宋代诗歌理论研究与诗人作品研究的重要文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