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话说开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话说开蒙

分类:【风俗文化】

儿童长到虚龄六七岁时,要上学读书,旧时学童就读之所叫书院,也叫私塾、书馆、学塾、蒙馆等。京师的蒙馆外面有招牌,大书一个“学”字,旁边还写着“秋爽择日来学”的字样。《燕都杂咏》:“训课童蒙早,春风义塾开。夕阳催散学,总角抱书回。”注云:“城内外设义学,训课童蒙。”

儿童刚上蒙馆,须举行开蒙礼仪。

浙江温州习俗叫开蒙为发蒙,须择吉日举行。中堂上摆列外婆家送的发菜、生汤圆、蜻干、猪肝、花蛤、小鲤鱼等十味,装十魁碗,叫十魁,由老学生来伴新学生共食。然后由新学生在红毡毯上跪拜蒙师,蒙师则把手教新学生,执笔填写用红字印成的上大人习字纸一张。写毕,又将所写的字密密加圈。新学生拜谢蒙师出堂,有的插银花一对,骑马向长辈亲友拜客,长辈给他拜见礼。外婆家所送礼物有状元片、糕干、福寿糕等,分发给同窗书友吃; 另有果盘面和一封红封包,由蒙师收去; 纸做的魁星和状元交学生领回。然后设筵款待蒙师。

在湖州一带,学童初上学,家长或亲友提两盏上书 “状元及第”的灯笼,带一块红毡毯,一对红烛,四样礼物: 糯米圆子 (中嵌一粒莲心,四周用灯草染色镶成花纹)、粽子、酥糖、猪蹄。在农村稍为简单,须备两盒雪糕,上印“状元及第”、“读圣贤书”等字样。猪蹄和酥糖要奉赠老师,其余大部分分给同学。有的还用枣子拌点盐分发同窗,以示结缘 ( “盐”谐“缘”音)。

学馆正中挂一轴中堂画,如“鹤麟同春”、“威震山谷 (虎)”、“雄鹰展翅”等。学童家长点燃红烛,让学童在红毡毯上唱喏下跪,行拜师礼仪。应家长之请,老师给学童取一书名 (也有家中事先取好的)。

《琼崖民俗志》(《民俗》1937年复刊号第一卷第一期)记载琼崖的“开蒙”习俗,取好“派名”(大约同于学名) 后:

再延请族中长老或有地位之人,为孩子开蒙。即设文昌神位,由此长老为书一条云:“奉祖名为×××”贴于中堂,令孩子握笔使书所命之派名,并教读 《四书》 或 《三字经》数句。又,先畜鲤鱼两尾于小盆中,开蒙试笔时,令孩子用手向盆中捉鱼,捞获后仍置盆中,候礼成,令人将鲤鱼放生江河或沼池中,意即谓此儿亦将与鲤鱼同跳跃于龙门矣。

开蒙时畜活鲤鱼的风俗,杭州也类似。

杭州习俗,小儿六七岁时,延一有学问的人,教学童《三字经》或《诗经》数句,并教他识字四个,再执学童之手描红写字一张,名之“破蒙”。破蒙之先,堂上点红烛,令孩子向上拜,名叫拜孔夫子,再拜先生。左右桌脚旁,一边是放一木盆,里面用水养着鲤鱼; 一边系一只白毛雄鸡。鲤鱼,寓鲤鱼跳龙门; 白鸡,寓白凤吐文章,都是象征孩子将来有出息。鱼同鸡用完后均须放生。破蒙时外婆家须送糕粽各一盘,以糕粽谐“高中”,希望将来应试高中。

这种开蒙习俗,随民国以后学校兴起,已逐渐废弃或改变。如今有的地方孩子入学,风俗正趋铺张。父母要为之办“读书酒”,亲戚送礼。礼品从书簿笔墨等文具用品,发展到衣帽、鞋袜、伞具等生活用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