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谒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谒者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秦置。汉代因之,郎中令属官有谒者,掌宾赞受事。员额至70人,其长官为谒者仆射。少府属官有中书谒者令,后改中谒者令。东汉时,谒者台与尚书台、御史台为三台。南北朝沿置谒者、谒者仆射等官,亦有谒者台之称,执掌大抵同于前代。隋代谒者台长官为大夫,属官有通事谒者20人,将事谒者30人,谒者70人。后将事谒者、谒者与议郎等皆废,而置员外郎80人。谒者台与御史台、司隶台为三台。唐代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又,汉有河堤谒者、监察黎阳谒者,乃掌河堤、监黎阳营之官。河堤谒者后代不常置,隋代并入都水监,遂废。监察黎阳更为临时性差使。此类谒者实为“使者”的别称。又,汉代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及中宫谒者令,以宦官充任,后世称中谒者,宋代废。 官名。①春秋战国时期有谒者,为国君传达情报。秦、汉沿置。汉代郎中令属官有谒者,又少府属官有中书谒者令(后改称中谒者令)。郎中令所属谒者掌宾赞司仪事,共约70人,秩比六百石,多选用孝廉有威仪而以宾赞者充任,或选任仪表端庄、声音宏亮的郎中充任,其长官称“谒者仆射”。东汉谒者为外台,与尚书中台、御史宪台合称“三台”。南北朝时沿置此官,掌引见臣下,传达使命。隋设通事谒者,炀帝设谒者台,与御史、司隶合称“三台”,其长官为谒者大夫。唐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另有以宦官充任者,东汉有中宫谒者,属大长秋;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称内谒者,宋以后废置。②“使者”之别称。如东汉时期改都水使者为河堤谒者,派往地方主管水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