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豫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豫园分类:【文化精萃】 曾称西园,江南名园之一,在上海市区城隍庙内。本是明代潘允端私人花园。始建于1559年 (明嘉靖三十八年),几经变迁,屡遭摧残,建国后重修。布局巧妙,幽静雅致。有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卷雨楼、万花楼、大假山、赤舫等。亭台楼阁,曲折回廊将建筑物连成一体。山石、荷池、溪流、游廊、布置得体。点春堂曾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指挥部。 在上海市城隍庙附近,是张南阳的代表作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园内建筑结构谨严,变化万端,画意盎然。其假山峰峦秀逸,洞壑玲珑奇妙,充分体现了他不拘一格的建筑风格。园内东北角的点春堂,是豫园建筑的精华,取苏轼“翠点春妍”的词意而命名。堂为一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大殿,气势宏伟,工艺精致,1853年曾为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现堂内陈列有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歌颂小刀会起义的巨幅绘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方浜中路。园主潘允端,明代上海人,曾任四川布政使,为“豫(愉)悦老亲”(其父名潘恩)而建此园林,故名豫园。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建,万历五年(1577)后陆续拓地七十余亩而成。时人称“奇秀甲江南”,“东南各园冠”。园内建亭台楼阁30余处,除点春堂(上海小刀会起义指挥所旧址)外,主要有玉华、会景、乐寿、容与诸堂,醉月、徵阳、颐晚留影、含碧、凫佚诸亭,鱼乐轩、快楼、介阁、五茵阁等。山石、溪流等也颇具特色:大假山,为累石名家张南阳杰作,江南园林假山大手笔,现存明代黄石假山瑰宝;玉玲珑,系宋代花石纲遗物,是具有皱、漏、透、瘦之美的立峰,属典型的太湖石,“孔孔烟出”、“孔孔泉流”,可与秋霞圃的三星石、古猗园的五老峰、汇龙潭的翥云峰相媲美;全园有五条龙墙,形神各异;砖雕泥塑《连中三元》、《梅妻鹤子》等,造型别致生动,工艺精湛。东南隅有内园,原名东园,康熙四十八年(1709)建,有观涛楼、延清楼、不系舟、还云楼、耸翠亭及曲廊等建筑,中间洞壑、山石、池沼,布局疏密有致。园门前的荷花池、九曲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的湖心亭,原为豫园的中心。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豫园迭遭英军、洋枪队、日军的惨重破坏。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拨巨款修复,1961年9月豫园恢复开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豫园重建青石环龙桥、积玉水廊、浣云假山,以及内园古戏台。豫园文物藏品极丰,有“珍宝甲东南”之誉。明清红木家具、明至当代名家书画作品,皆以千数;元代铁狮及明清石雕、砖雕、瓷器等精品,数目亦甚可观。为此,豫园在紧靠它的东南部兴建了一座仿明清建筑的四层文物楼。园外为豫园旅游商城,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耸立着上海最大的仿明清建筑商业楼群,有悦宾楼、景容楼、天裕楼、华宝楼、和丰楼等,飞檐翘角,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俗风情。入夜,楼群全由略呈黄色的灯带勾勒出飞檐、瓦脊、宝顶、斗?、栏杆,加之楼宇前的大红灯、苏式灯的点缀,淳厚的江南都市风情中,洋溢着繁华的现代气息。豫园自1961年恢复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上亿人次。美、德总统,英国女王,法、澳总理,日本首相,欧洲议会议长等外国总理级以上贵宾慕名前来观光者达百余批,无不交口赞誉。1999年,江泽民同志为豫园建园440周年亲笔题词:“海上名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