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年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贺年片分类:【传统文化】 新年时赠送亲友贺年的纸片。送贺年片是一种颇为流行的贺年礼俗,由“名刺”、“名帖”、“门状”等物演化而来。此俗宋时已有,至清代已遍及城乡各地。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宋代已形成新年投送“拜年贴”风俗,又称作“送门状”、“送飞帖”。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一《空帖拜年》考:“《文待诏集》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旧时贺年片用各式纸张书写而成。近现代印刷品风靡流行,款式多样。今此俗相当普遍,在学生和青年人中尤盛。 恭贺新年的卡片。古称拜帖。我国春节素有上门拜年之风。宋代以后,士大夫阶层为节省时间精力,始以名帖互递道贺。该帖用梅花笺纸裁成。宽约2寸,长约3寸,上书本人的姓名、地址和贺词,亲朋之间在正月初一差人互相赠送。明代此风更盛。康熙年间,改用红色硬纸片制成,放在装有礼品的“拜盒”里送给对方,以示庄重。民国以来,公历新年也送贺年片,品种花样日益繁多,且越来越精致美观,并由纯写祝词的卡片,发展为兼有书法、图画、诗词、年历的精美艺术品,通过邮政部门相赠。 日本民间交际习俗。贺年片源于中国,由名片发展而来,为新年贺喜之用。后传入日本,并逐渐与日本新年的 “年始巡访” 活动结合,成为新年互致问候、联络感情的交际工具。在日本,凡12月内发出的贺年片,均在元旦送至收件人家中,为此邮局设立了 “零收整递” 业务,只要将贺年片投入专用信箱,或注明贺年片字样投入一般信箱,邮局便会分捡出,存至元旦送出。发送贺年片应礼尚往来,若对方主动发来,必将回复,否则视为失礼。贺年片不宜太晚发出。贺年片上只宜书写祝贺新年一类的话语,若在上面商谈其他事宜则是不礼貌的。如对方有亲属去世,不宜寄送贺年片,对方也不发送贺年片,以示悲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