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赋分类:【传统文化】 ①直接向臣民征发的军用品和军役。古代因称兵为赋。《国语?鲁语下》:“自伯子男有大夫无卿,帅赋以从诸侯。”注:“赋,国中出兵车甲士,以从大国诸侯也。”《汉书?食货志上》:“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②田地税。《尚书?禹贡序》“任土作贡”传:“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疏:“赋者,自上税下之名。”③诗六义之一。见“六义”。④文体名。参见“汉赋”。 介于诗与文之间、亦诗亦文的一种文体。“赋” 字最初的意义是朗诵,不是文体名称,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同时,“赋”又是古诗的一种表现手法,与“比兴” 的比喻象征、托物起兴不同,“赋” 的特点是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是一种非常直白的表现手法。到战国时代,这种铺叙的表现手法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荀子》 中就有 《赋篇》,分别铺写云、蚕、礼、知、针五种事物。这是 “赋” 从表现手法演变为文体的肇始。西汉人也将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的作品视为赋体,称为 “屈原赋”、“宋玉赋”,故 “赋” 又有 “辞赋” 之称。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说: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这是说,赋体是由 《诗经》、《楚辞》 发展演变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刘勰指出赋的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铺采?文,言其形式; 体物写志,言其内容。这是历代赋体的共同特点。但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西汉才开始蔚成大国,故后人将“汉赋” 视为汉代文学的代表。赋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除了楚辞体的骚赋外,主要还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形式。古赋就是汉赋,其篇幅比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以及字数更多的长句。汉赋喜堆砌词藻,好用难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后人虽有 “字林”一类的批评,但其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却被古人视为赋体的正宗。俳赋就是六朝赋,是东汉抒情短赋的变体,其特点是篇幅趋于短小,句式整齐,多为四言或六言的骈偶组成,而且讲究平仄,通篇押韵,到了后期,更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六朝俳赋词藻华丽、音调铿锵、构思精巧,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反复玩味的美文。律赋则是唐宋科举考试专用的赋体,故又称 “试帖赋”。既然是考试文体,自然有许多硬性的规定,如题目、字数、韵式、平仄等,都有严格的限制。同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考试一样,这种目的在测验应试者某种能力的专用文体,不可能产生出艺术精品。律赋在赋史上没有什么地位,只是聊备一体。文赋是中唐以后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是六朝俳赋的反动,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词采、典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甚至大量运用散文的句式。文赋实际上是赋体的一种解放。宋代以后,赋仍是文人学士最喜欢采用的文体之一,其形式则主要是俳赋与文赋,但六朝那样的美文和唐宋那样的精品,却几成绝响。 文体名。赋是铺陈的意思,原指《诗经》中铺陈写志的手法。作为文体名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刘勰说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是由《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即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铺采?文指赋的形貌,即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讲究词藻的华美。赋在句式上以四言六言为主,但多夹散文句式,句与句之间多用连结词语。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起来,借助于参差错落的句式,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兼有散文和诗歌的性质。在汉代赋形成一种比较完备的体制,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形式。 赋体有几次大的演变,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把赋分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古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其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体制宏大,结构严谨,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多用典故及僻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在章法上多采用问答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长短不一,抒情的成分大大减少。主要作家及代表作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解嘲》,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除此,还有抒情短赋。这些短赋继承楚辞《九章》、《九辩》的传统,以抒情为主,一般都篇幅短小,叙写简要,情韵流溢。其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吊二世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 俳赋也叫骈赋,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孙梅《四六丛话》说:“左陆以下,渐趋整炼,益事妍华,古赋一变而为骈赋。”其特点主要是骈四俪六,全篇多由四六言对仗组成,句式整齐;辞藻华丽,堆垛事典;讲求平仄协调,富于音乐美。注重形式的华美,而作品的内容意境较差。 律赋是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唐天宝十二载,始诏举人策问,外试诗赋各一首,於是八韵律赋始盛。”(王?《四六话序》)。律赋比骈赋更追求对仗工整和声律的严密。其最明显之处在于对全篇字句和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一般由考官命题,规定八类韵脚,故又称“八韵律赋”。字数一般不超过400字。 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中唐以后,古文家所作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错落,不讲究对偶、音律、藻采、用典,押韵也较自由。通篇贯注着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句子的结构虽与散文不同,但整个内容安排十分接近散文。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赋的代表作。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