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越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越调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戏曲、音乐常用的宫调。由七声中的“商”声配十二律“无射”构成的调式。据《九宫大成谱》载,属此调的曲牌,北曲45只,南曲111只。此调联曲成套,北曲有“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收尾”等方式;南曲有“小桃红―下山虎―五般宜―五韵美―山麻楷―蛮牌令―江头送别―亭前柳―江神子―尾声”等方式。 越调是河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中音律是按调区分的,“越调”是“无射宫”系统中的“无射之商”的俗称,历代用它演唱诗、词、杂剧和曲艺。大约到明代末年,“越调”逐渐与地方民间音乐、演唱相结合,在以南阳为中心的豫西南形成了一个新的地方剧种。越调作为戏曲,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四弦,因而广大群众又叫它为“四股弦”。 越调的音乐属板腔体。但由于它是从曲牌体过渡而来,故至今在用慢板、流水、导板、飞板、滚白等一整套板式的同时,也时而使用一些杂调,如点绛唇、梅花酒、小放牛等。 越调称早期历史剧(袍带戏)为“正庄戏”,演员多为男性“外八角”;称近世世俗生活剧为“外庄戏”,演员多为女性“内八角”。越调有传统剧目近六百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哭殿》、《收姜维》、《无?府》、《李天保吊孝》、《李双喜借粮》、《白奶奶醉酒》、《火焚绣楼》等。 越调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四弦,其他有三弦、笛、月琴、笙、锣、鼓板等。 越调最有名的演员有张秀卿、申凤梅和毛爱莲。 张秀卿艺名“大宝贝”,戏路很宽,她演的须生诸葛亮、李世民,旦角胡凤莲,青衣秦香莲,小生李天保等各具神韵。申凤梅出身科班,攻须生、花旦,尤以须生见长。她饰演的诸葛亮神、形兼备,气度不凡,周恩来总理及京剧前辈马连良都十分赞赏。她唱腔清脆宏亮,苍劲顿挫,韵味厚重。其表演以稳重、含蓄著称。她主演的《收姜维》、《诸葛亮吊孝》均搬上了银幕。毛爱莲为越调名旦,其表演独树一帜。其用嗓发音技巧底蕴深厚,唱腔圆润轻巧,吐字流利柔媚。她演的《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扮相秀美俊丽,表演款款有度,“眼语”脉脉多情――“一任满怀心腹事,传神只在不语中”。她主演的越调被拍为戏剧艺术片的有《白奶奶醉酒》等。 河南周边的各省,尤其与河南接壤的地区,越调也广为流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