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踏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踏车

分类:【传统文化】

又名翻车、龙骨车、水车。木制灌溉机械。汉魏时发明。至宋,普遍用作农田灌溉,且由手摇发展为足踏,更为省力。王安石诗“踏车多笑语”、“看云倚木车不停”即言此。其车身用木板作槽,长可2丈,高约1尺,槽中设一行道板,宽与槽等,两端各短1尺,用安大小轮轴。行道板上下用木销逐一连接木制板叶,使首尾相衔,环成一周,套于轮轴齿轮。上端大轴两端,各带四根拐木。置车于岸上木架间,下端入水中,人扶架踩拐木,使板叶上下回转,循环不已,遂括水上岸,流入田间。踏车亦可用水转,有卧轮立轮二法。卧轮法系于岸边掘一狭沟,置车于内。在踏轴外端装一竖轮。轮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引水旁激,即带动水车。立轮法系车头竖轮与一小轮相间,小轮连接别置立轮轮辐之末。水激别置之轮而带动水车。至南宋初,又出现牛转水车。在上端横轴处置竖齿轮,旁设大立轴。轴中部装较大卧齿轮,衔接卧竖两轮。又于立轴上安大横杆。牛拉横杆转动,两齿轮即传动水车。

亦名龙骨车。即利用齿轮带动狭长板槽内圈装的链串龙骨板叶吸水灌溉的机械。据广西《灵山县志》载:“地之平迤而溪岸深浚者,不能作陂筑坝,则有水车之制焉。……次有以跳踏车者,槽高七寸,阔四寸三分,叶长损二分,阔之损亦如之,龙骨长较槽增一寸五分,用二人或四人踏其轴,轴转而轮随叶转水,由槽而流注于田,或用牛机于绳,绳系于梁,梁有盘,盘去地五寸许,以牧童驱之。省通谓之龙骨车。”宋代壮族地区已使用踏车,范成大《田园杂兴》诗有:“丁男常在踏车头”之句。至今广大壮族丘陵山区农民仍多使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