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踩寸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踩寸子

分类:【地域文化】

传统民间歌舞,流传于临淄城关一带。主要角色有傻公子一人,花姐四人(踩寸子),男鼓四人,男霸王鞭四人,丑旦一人。表演时,傻公子持彩扇,花姐拿绸巾,四男腰系鼓,四男执鞭,丑旦持蒲扇,穿挂铃铛的花鞋。在锣鼓伴奏下走成一大圆圈。先由傻公子进圈唱“姐儿调”,然后点大姐进圈唱“姐儿调”,大姐唱时,男鼓围之打鼓逗乐。之后,傻公子再进圈唱,接着点二姐唱。如此,三姐、四姐接着表演。在每次点到花姐唱时,丑旦都要进圈护着花姐,同时用脚铃伴奏。表演轻松、风趣、生活气息浓郁。

民间舞蹈。曾流传于辽河下游一带(今盘锦地区)。多在春节期间表演,是秧歌队伍中的一出小场戏。旧时,妇女有缠足陋习,人们以脚小为美,以缠足妇女行走的姿态为美。民间艺人为使舞者能效仿缠足妇女走出婀娜多姿的舞步,设计了一种特殊道具,即用竹帘将舞者的脚夹裹紧,穿上特制的小鞋,使在行走时前脚掌着地,后脚跟踮起,因有裤腿遮盖,故外观脚形很小。此舞由一旦一丑表演,表现内容是丑角针对旦角的小脚,进行调情逗趣,动作风格界于地秧歌与高跷秧歌之间。舞时,旦角穿上特制的小鞋,走着“站而不稳”的小碎步,表现出“稳中怯,柔中俏”的舞姿。丑角则是 “下走矮子步,肩肘、腕子活”,动作特点是诙谐、风趣。音乐伴奏原以胡琴、板胡、二胡、四胡,及锣、鼓等打击乐组成,后改用唢呐。

民间对满族妇女足蹬高底木鞋的称谓,也叫“旗鞋”。满族妇女不缠足,十三四岁开始穿此鞋,主要用于节庆或隆重场面,居家时为了做事方便,则穿平底鞋。传统旗鞋鞋底以木头制作,高二三寸,长度约为鞋面的二分之一,底样为倒梯形,犹如花盆,所以这种式样也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式样的鞋底两头宽、中间细,形似马蹄,则称为“马蹄底鞋”。此鞋面须以缎面或布面为料,上彩绣花卉。旗人最忌鞋面素而无花,将其视为“凶服”。民国以后,此鞋逐渐演变为舞台或影视剧中的道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