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辟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辟雍

分类:【传统文化】

周王朝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又作辟?、辟媵、璧雍。继承商代之制,建于王都西郊,四周以水环绕,形如璧环。四方有东序、上庠、瞽宗、成均四学。《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徽宗崇宁(1102―1106)年间所建辟雍为太学的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其余仅为祭祀之所。

西周天子在王城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亦称为辟胶、辟媵、璧雍。《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钋宫。”东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尺,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又有“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为西周五学之尊,周围环以四学,分别为南学成均,北学上庠,东学东序,西学瞽宗,辟雍位居其中。其建筑构型奇特,为方形大厅堂式,四面无墙环以圆形水道,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桥与外界相通,寓有“规矩成方圆”之意,象征教化流行。本为水上习射的场所,故又称为“大池”、“泽宫”、“射庐”。周天子率群臣及贵族子弟在此习射、演武、作乐,并举行尊师、养老、献俘、庆功和祭祀等活动。辟雍又称太学。《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至汉代太学与辟雍分开,太学为博士弟子授业之地,辟雍则为天子举行养老、习射、行礼之所。王莽新朝时,辟雍与明堂、灵台并称为“三雍”。其后历代均设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太学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皆作为祭祀的场所。清初尚有辟雍。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建辟雍于太学门内彝伦堂之南,池形如璧,护以石栏,前檐悬有御书满、汉文“辟雍”匾额。“高宗临辟雍,行讲学礼,王宫大学士以下宫吏,暨肄业观礼诸生3088人,圜桥听讲,礼成赐宴。”(《清史稿?选举志》)清代辟雍乃临时讲学之场所,非正式学校。

亦作“壁雍”。西周大学。设于王城。《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韩诗说》:“辟雍圆如壁,雍之以水,……立明堂于中”。根据西周青铜器《麦尊》、《静》等铭文判断,西周有辟雍是可信的。辟雍既是王子与其近侍学射的地方,也是“定兵谋”、“献俘”、举行乡饮之礼的场所。《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韩诗说》:“辟雍者,天子之学,……所以教天下春射秋飨,事三老五更”。西周鼎盛之时,随着“六艺”教育的形成,辟雍的建筑也有变化,发展为整齐对称的四合院式课堂。按方位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各有专名。东面称东序,又名东学;西面称瞽宗,又名西学;南面称成均,又叫南学;北面称上庠,又叫北学,中间称太学,又叫中学。总名辟雍。学生按季节轮流到瞽宗学礼,到上庠读书,到成均、东序学习乐舞和射艺。“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王制》)东汉以后,历代皆设辟雍以存古制,但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舍)外,仅为祭礼之所。

西周王室教育机关。亦作 “壁雍”。设于王城。《礼记?王制》: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蔡邕《明堂月令论》: “明堂者,……取其四面周水,圆如璧,则曰辟雍”。西周辟雍一谓学宫,王子与其近侍学射于此,王与其臣工亦时弓射于此。《韩诗说》: “辟雍者,天子之学。” 既为王室子弟学习之所,亦为养老、选士、释奠、献俘等活动要地。辟雍随 “六艺” 教育内容的分科,建筑亦有变化,发展为整齐对称的四合院式课堂,按方位与教学内容而别名,东面称东序,又叫东胶或东学; 西面称瞽宗,又叫西雍或西学; 南面称成均,又叫南学; 北面称上庠,又叫北学; 中间称太学,又叫中学,总名为辟雍。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学生按季节轮流到瞽宗学礼,到上庠读书,到成均、东序学习乐舞和射艺。东汉以后,辟雍均设,以存古制,仅为祭祀之所。

亦称“辟?”、“辟媵”、“璧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秦、汉时为帝王行礼的场所。东汉应劭《汉官仪》:“辟雍去明堂三百步。车驾临辟雍,从北门入。三月、九月皆于中行乡射礼。辟雍以水周其外,以节观者。”因其圜如璧,故名。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大学的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仅有祭祀之处。

宋代太学的外学。辟雍,原为周代天子之学的名称。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营建辟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南。外圆内方,为屋1,872盈。置讲堂四,斋一百;每斋5间,处30人。容纳太学外舍生及各路贡士共3,000人,太学自讼斋学生亦转入其间。每年考核一次,合格者升入太学为上、内舍生。以国子祭酒为总管,另置司业、丞各1人,博士10人,学正、学录各5人。职事人由学生担任,计有学录5人,学谕10人,直学2人,斋长、斋谕每斋各1人。三年,置辟雍司成、司业各1员。四年,改辟雍司成为太学司成,总国子监及内外学事。宣和三年(1121)废,学生归入太学为外舍生。

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内。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乾隆四十九年(1784)冬建成。平面呈正方形,深广各17米余,四角攒尖重檐鎏金宝珠顶,黄色琉璃瓦覆盖,四面设门。四周圆形水池环绕,池周汉白玉栏杆围护,池岸置喷水龙头四个,池上架石桥四座通向四门。“辟雍”原是西周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之意。又作“璧?”。《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清代所建,用为清帝至国子监讲学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