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达海分类:【文化精萃】 满族语文学家。满洲正蓝旗人。他9岁时即通满、汉两种语文。青年时被清太宗召值左右,参与王政,主持译述汉籍、记注国政的文馆。后授游击,赐号巴克什(满语“博士”)。他曾多次用汉语劝谕明末军民投降归清,拥护清王朝。1632年他奉太宗旨意,改进满族早期由额尔德尼和噶盖所制定的老满文。老满文其缺点是“上下字无别,故‘它搭’、‘特德’、‘扎哲’、‘呀耶’等字不分,均如一体。若平常语言,按其音韵,尚可易于通晓,至如人名地名,则恐有错”。于是他采用在字母旁边加圈加点,改变个别字母的形态,新增字母等方法,使新满文有6个元音字母,18个辅音字母,另加10个专为拼写汉语借词用的字母,还创造了用两个音节拼合在一起的“切音法”,从而使满文有了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拼写法,这就是后来通用的“新满洲字”。他卒年38岁,当时正译《通鉴》、《六韬》、《孟子》、《大乘经》、《三国志》等汉文书籍,都没有完成,令人遗憾。他被“满洲群推为圣人”,是满族翻译史祖。译成的有《明会典》、《黄石公素书》、《六韬三略》、《纲鉴玄纂》等汉语书籍。 清代文人,新满文创制者。满洲正蓝旗人。世居觉尔察,以地为氏。聪明好学,九岁即通满、汉文义。努尔哈赤时,召值同文馆。凡与明蒙古及朝鲜词令, 悉出其手。天聪三年(1629),从皇太极伐明,四年,复伐明。所译书成(《明会典》、《隶书》、《三略》),授三等轻车都尉。五年,赐号“巴克什”。同年,招降明将祖大寿。定朝贺礼仪。六年,受命改进“老满文”,增为十二字头(称“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同年七月病死。时方译《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大乘经》,皆未竟。七年,以其长子雅秦降一等袭爵, 授骑都尉仍管佐领。国初文臣无世职, 有之自达海始。十年,赐谥文成。康熙八年(1669)立碑纪绩。 满族著名学者。或作大海。满洲正蓝旗人。先世原居觉尔察地方 (今辽宁新宾永陵乡),即以地为氏,祖父博洛,于努儿哈赤起兵时举家归附。自幼聪慧好学,能“通满汉文义”。20岁时即被努儿哈赤置于内廷,掌机密,起草与明朝、蒙古、朝鲜的交涉文件,以功获游击世职。后金天命七年(1622),受额尔德民牵连,被刺耳鼻,革游击世职。天聪三年(1629),入文馆与刚林等人翻译汉文典籍,相继译出 《明会典》、《素书》、《三略》以及《国语》、《四书》等。四年,授三等甲喇章京。次年赐号“巴克什”。奉命改制新满文,在老满文基础上,加圈点以区别清浊辅音,固定字形,确定字义,并增添专门拼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的特定字母,使之易于辨读,字义清楚。满文自此成定式。六年,六月,随皇太极远征察哈尔蒙古,于归途中染病,不治而卒。未完译稿有《通鉴》、《孟子》、《六韬》、《三国志》、《大乘经》等。后追谥文成。康熙九年(1670)于沈阳城东南墓前敕建石碑。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