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逮鱼有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逮鱼有方分类:【世界民俗】 在尼日利亚同尼日尔两国交界的地方,尼日尔河的北岸,居住着一个人数约四万多的少数民族――乌什什族。这个民族人数虽不多,但他们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例如捕鱼,他们的方法古老而又十分有趣。 乌什什族人大部分是渔民,靠捕鱼为生。由于长年累月生活在尼日尔河上和大小湖泊中,同风浪搏斗,跟各种鱼类打交道,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捕鱼本领。 干旱季节,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有时小溪断流,这是渔民捕鱼的好时候。渔民们带着渔网和工具来到湖边,先观察湖中是否有鱼、鱼的大小和数量。然后跳进水里,轻轻吹气,发出“咕咕”的泡声。鱼听到泡声,会自动游过来。发现有鱼,渔民马上上岸,取出自制的鱼饵。鱼饵是用泥土做的,外面沾有厚厚一层玉米面。玉米面是用新鲜玉米炒熟后捣碎而成,味道很香。鱼见鱼饵便争先恐后游来嬉食,渔民立刻对准鱼饵撒下网,少则捕到十来斤,多则数十斤。 在旱季里,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将一些生牛羊肉放在罐中或瓶里,盖上盖,过十来天,待肉慢慢腐烂发霉,再拿到屋外打开盖,一股难闻的臭味招引来许多苍蝇往里钻。然而渔民就带着罐或瓶来到湖边,跳进水中,沉到水底,打开盖,苍蝇一个个在水面爬来爬去。不大一会,各种鱼便一群一群游过来抢食苍蝇,而且越聚越多。渔民这时迅速上岸,对准鱼群撒网,一网下去,收获不少。渔民们总是满载而归。 到了雨季,湖面上升,河水上涨,这时渔民们的捕鱼方法是用干草扎成一捆捆的火把,晚上,带着火把、鱼叉和鱼篓,乘着小船,点燃火把,在湖里慢慢飘荡。夜晚,在湖面呼吸空气,寻找食物的鱼群看见亮光,就朝火把游过来。明亮的火把光晃得鱼直眨眼睛,看不见人,而人却将鱼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他们就用鱼叉开始叉鱼。鱼叉比较轻,木棍铁头,顶端有两只锋利的倒钩,叉柄上系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拴在船上,叉鱼时,渔民们对准鱼使劲投过去,总是叉无虚发,条条都在五、六斤以上。 乌什什族捕鱼,常常在湖边或河畔连续呆上十几天,累了,休息一会儿,饿了,架起火,烧饭吃。城镇人常到湖边购买他们捕捉的新鲜鱼。 这个民族有个明显的分工,男人只管捕鱼,妇女将鱼弄到市场上去卖。每逢捕鱼旺季丰收之后,乌什什族人就以村为单位聚在一起举行鱼宴,家家现场作鱼味烹调比赛,相互品尝,看谁家做的鱼味道最鲜美。男女老少边吃边谈,有说有笑,载歌载舞,场面热烈而隆重,全村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