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逸周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逸周书分类:【传统文化】 书名。原名《周书》、《周史记》,我国先秦历史文献汇编。汉人以为乃《尚书?周书》逸篇,故名。或以为是书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得自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的魏襄王冢中,又称之为《汲冢周书》。据《汉书?艺文志》载,《周书》为71篇。唐初存45篇,今本有61篇。其中《世俘》、《克殷》、《度邑》、《皇门》等篇,记周初史实,基本为周文献。除少数篇章外,其余多为战国人追记周事,颇富史料价值。然文字多脱误。最早注本为晋人孔晁《逸周书注》。清代以来,先后有人考订,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卢文?校本、陈逢衡《补注》、孙诒让《周书?(jiào叫)补》及刘师培《周书补正》等,均可参考。 书名。记载周史之先秦古籍。该书原名《周书》。《战国策》 和 《史记》 引用其文,皆称《周书》。《汉书?艺文志》称之为 《周史记》。《说文解字》始称其为 《逸周书》,以别于 《尚书》 中的《周书》部分。《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称之为《汲冢周书》。盖以为此书系西晋太康二年 (281) 得于汲郡魏安?王冢中,故名 《汲冢周书》。至明代,杨慎主张恢复旧名,正式定名 《逸周书》。是书作者不详。西汉刘向认为 《逸周书》 是 “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注百篇之余也” (唐颜师古 《汉书注》引语)。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 《史通?六家》 中提到:“又有《周书》 者,与 《尚书》 相类,即孔氏刊约百编之外,凡为71章。” 此书作者大概为西周初人,亲历武王灭纣等事,在世先于孔子。其文类似 《今文尚书》,一部分系战国秦汉时人所伪托。《逸周书》流传至今,历时3000余年,篇目文字脱误很多。今本《逸周书》 10卷,正文70篇,《序》 1篇(晋代五经博士孔晁为之作注解时,给每篇篇名加“解” 字),今实存62篇。《逸周书》记事,上起周文王、武王,下迄东周的灵王、景王,着重叙述西周初期历史。所载内容较 《尚书》、《史记》 所记更详细。文中提到纣王淫乱、文王告诫武王、武王伐纣克殷、周公营造洛邑招安殷民、辅佐成王执政、作《?法》首创周文王之谥义传之后代、西周车服制度等与西周帝王活动有关的大事。《逸周书》最早的注释本是晋代孔晁作的 《逸周书注》,但早已残缺不全,仅存42篇传至后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