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郝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郝经分类:【文化精萃】 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金亡后徙居顺天(今北京)。为元好问之师郝天挺(非戏曲家郝天挺)之孙。家世业儒,勤奋读书,后为蒙古守师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两家藏书极丰,他博览诸子、程朱诸书,深受名儒赵复的影响。忽必烈召入藩邸咨以治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逐留于王府。旋随忽必烈征宋南下,进《东师议》,评述灭宋方略,1260年(中统元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赴宋议和,为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不屈,居16年后复归。卒谥文忠。他一生博览卓识,主张治学为有用,著有《陵川集》40卷、《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原古录》、《太极演》、《通鉴书法》、《玉衡贞观》等书。 他工诗文,其文丰蔚豪荡,多议论;而诗多奇崛。在文学批评上,他主张文道合一,道是文的根源,文是道的表现。因此,文以明道便是应有之义。文与理则更重道或理,认为“有理则有法”,但文法主张以我为主,不拘于前人之定法而墨守成规。文章要有实用价值,须有充实的内容,人亦应“唯实是务”。他认为文的创作,应游于六经,积累养气,一味提倡强调主观的能动作用的“内游”,即靠神思之至,而轻视作家之阅历等“外游”价值,以“内游”来代替作家的实际经历和生活,引导作家闭门思事、隐室造车,对文学创作实为无益而有害。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五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