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据《逸周书?作雒》,周代“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即县大郡小。春秋末之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时在边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中国,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为46郡,以郡统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后代因之,其辖区则大为缩小。汉代郡与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直辖于朝廷。两汉各70余郡(连同封国两汉郡、国数分别为103、105),区域较秦时为小。魏、晋、南北朝也设郡,所辖范围更小,隋代初地方设州、郡、县三级。文帝开皇三年(583)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唐代州、郡互称为行政区域。宋代废郡设州,至此不复置。

古代行政区划名。历代沿革不同,一为郡统于县,周时,全境分为百县,每县有4个郡。二为县统于郡,秦统一六国,置36郡,以统其县,形成郡县两级制,郡置守、丞、尉、监等官进行管理。汉因之,只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东汉末年,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唐后,州、郡互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罢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为州。此后,郡作为正式地方行政区划不复存在。

春秋至隋唐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名。古代行政区划历代沿革不同,一为郡统于县,周制,全境分百县,县有四郡。一为县统于郡,秦统一六国,置三十六郡,以统其县。汉因之。隋、唐后,州郡互称。宋、元设州府,至明而郡废。清沿明制,郡或为府之别名。如杭州府称杭郡,绍兴府称越郡。郡设守、丞、尉各一人。郡守治民,掌一郡政事;郡丞辅佐郡守,边远郡之郡丞为长史,掌兵马;郡尉更名都尉,秩二千石。宋代以后,郡改为府,知府亦称郡守。

春秋至隋唐的地方行政区划名。春秋末年,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时,在边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二级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到48郡。山东地区设有9个郡(济北郡、临淄郡、胶东郡,琅邪郡、薛郡、东郡、砀郡、泗水郡、东海郡)45个县。

战国置,为行政区划单位。诸侯列国在边界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初为县,到了秦穆公九年(前651年)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谈到“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初设时郡小于县,后来郡比县大。《?冠子?王铁》:“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以郡辖县。《史记?韩世家》:“我上党郡守以上党群降赵。”有名可考的最早设置的郡是魏文侯(前445―前396)在位时的西河郡(吴起曾为西河守)、上郡(李悝曾为上郡守)和楚悼王(前401―前381)在位时的宛郡(吴起曾为宛守)。郡守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