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阁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金阁寺分类:【文化精萃】 日本长篇小说。三岛由纪夫作。小说根据1950年7月发生的金阁寺纵火事件写成。作品表现了作者虚无的思想与美学观念。主人公是一个口吃的青年。由于口吃,这个青年异常孤独。孤独使他感受到金阁寺的美。而对金阁寺的美的憧憬又阻碍着他深入人生。为了摆脱金阁寺的控制,他决心烧掉金阁寺,决意与金阁寺同尽,但终究未成。他打算继续活下去。小说构思奇特精巧,结构严谨,心理描写颇具特色,是三岛文学的精品之一,曾得到众多日本文学评论家的称赞,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位于五台山南台与中台之间,距台怀镇15公里。相传当年建寺时,铸铜为瓦,外涂金饰,因而山寺均以金阁命名。寺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寺现存唐代遗物有高达1米的莲花柱础两台,经幢一座,唐代宗李豫塑像。全寺分前后两院。前院以观音阁为主体,中有8座阁式通殿。后为大雄宝殿,两厢为僧舍。观音阁两层,重檐歇山顶。阁内正中有高达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外层覆盖泥皮,是五台山塑像中最高者。两侧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环立。大雄宝殿内有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塑。 位于台怀镇西南15公里处南台与中台之间。创建于唐,相传代宗曾命高僧不空到此修功建寺,铸铜为瓦,镀金瓦上,故名金阁寺。寺分两院,前院以观音阁为主体,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内置高1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一尊,铸像外层覆有泥皮,是五台山第一大菩萨。观音像两侧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环立。殿内还有两台高1米的莲瓣大柱础,为唐代遗物。阁后为多座阁式通殿,即毗卢殿、弥陀殿、送子观音殿、地藏殿、菩萨殿、药王殿。殿内塑有佛像近千尊。最后为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塑像。金阁寺四面环山,鸟鸣谷应,高阁耸立,有殿宇楼房达200余间,是五台山寺庙规模较大的寺庙。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