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钧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钧瓷分类:【传统文化】 即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烧制出的瓷品,亦称北方瓷窑兼烧的钧釉瓷品。主要产地在今河南禹县古钧台和神?镇一带,古称“钧州”,故名。属青瓷系统,质地坚密,有份量,釉厚浓润,乳浊。色彩斑斓多姿,多经“窑变”自然形成,故有“钧瓷自古无双”之说,亦为该瓷品的主要特色。其代表色有月白、天蓝、海棠红、玫瑰紫诸种,艳丽润泽。成品有碗、盘、瓶、盆、炉等,尤以花盆为贵,形状或呈海棠形,或呈圆形,精美无比。所出佳名,底托均刻有数字。这种瓷品在北宋、金、元各代都很兴盛,与“汝瓷”同期,并于“汝瓷”衰落之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元代以后湮没。20世纪50年代,禹县人开始钩沉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制技术,继传统制品之后又创新出十余种花釉,许多仿古制品几可乱真,新制的日用品与工艺品亦受到人们的喜爱。 产于禹州神?镇,禹州古称钧州,故名钧瓷。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在宋代,它与官、汝、定、哥诸瓷并称为五大名瓷。宋徽宗时,钧瓷被定为御用品,为皇室所独占,并成为历代宫廷的传世珍玩。旧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早在公元1022年,钧瓷就远销南洋及欧、亚诸国,在近代国际展览会上被誉为“中国宝瓷”。钧瓷以天青、月白、玫瑰紫为基色,五彩渗化,相映生辉,釉色浑厚透和,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面呈现出神异的图画。造型上端庄浑厚,古朴素雅;楞角优美,线条分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胎质陶冶清纯,细腻坚实,扣之声音清脆,圆润悦耳。钧瓷瑰丽色彩来自窑变。所谓窑变是指钧瓷在煅烧的过程中,由于釉中所含不同成色的金属氧化物产生的化学作用,使器物表面呈现出色彩斑烂的效果。如今,钧瓷产品从传统的鼎、炉、尊、洗、盆、瓶到现代生活中所需用的餐具、文具、灯具等,都是富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品,远销欧亚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钧瓷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产品。钧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市,禹州古属钧州,故名。北宋徽宗年间,钧瓷被定为宫廷御用瓷,钧窑专为皇家烧瓷,民间不得使用和私藏,故钧瓷在当时即为稀世之宝。钧瓷作为中国宝瓷,素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赞语。钧窑的主要成就是利用窑变技术创造出一种红紫相映、绚丽多彩的花釉。这种红紫相映的色彩自然地形成斑状、放射状,展现出仙山琼阁、星辰满天等若即若离景象,其变化复杂微妙,难以形容。人们常以唐诗“夕烟紫翠忽成岚”来描绘。钧瓷烧成花釉,打破了以往瓷器非青即白的局面,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近些年来禹州市钧瓷产品在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远销世界各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