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钱大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钱大昕

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学者。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称潜研老人。祖居江苏常熟县,后迁嘉定(今属上海市)。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等。乾隆四十年(1775),以父丧归里,不复出仕。随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书院,凡20余年。大昕学识渊博,对释经、考史、训诂、音韵、地理、金石、氏族、算术、历法等均有高深造诣。尤精史部,长于考订;音韵训诂亦多创见。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诗文集》等。

清史学家。字晓徵,号辛楣,自署竹汀居士,晚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书府少詹事、广东学政等。曾被旨修《热河志》、《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诸书。乾隆四十年(1775)回籍后,遂不复出仕,讲学著述以终。其学问渊博,对于经、史、训诂、音韵、地理、算术、金石等无不究心,皆能有所发明。段玉裁作《潜研堂文集》序,称颂他“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钱大昕强调读史,以救当时学风之弊,“尝谓自惠(栋)戴(震)之学盛行于世,天下学者但治古经,略涉三史,三史以下,茫然不知,得谓之通儒乎!”他从18岁起,就对考证史事发生兴趣。开始《廿二史考异》的著述。自序说:“余弱冠时好读乙部书,通籍以后尤专斯业,自史汉讫金元,作者廿有二家,反复校勘,虽寒暑疾?,未尝少辍,偶有所得,写于别纸。”40岁时,开始系统编次。55岁,成书百卷。67岁开始校刊,70岁全部竣事。对二十二部卷帙浩繁的史籍作了一次系统、细密的考证工作,校订了很多传写和刊刻上的讹舛,驳正了不少注释者的错误,乃其大半生绩学之结晶。除《廿二史考异》外,钱大昕还著有:《潜研堂诗文集》、《十驾斋养新录》、《养新余录》、《补元史氏族表》、《补元史艺文志》、《元诗纪事》、《金石跋尾》、《三史拾遗》、《诸史拾遗》等多种。其中《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各五卷乃《廿二史考异》的续编。钱氏死后,由其门人李赓芸编集行,因未经本人审定,有与《养新录》重复处。《养新录》廿卷是他的读书札记,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对经学、小学、史学、官制、地理、姓氏、典籍、金石、词章、术数等均有精密考证。此外,钱大昕于音韵训诂也多创见。

清考据家。字晓徵,又字辛楣,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 (今属上海)人。二十三岁中进士,累充山东、湖南、浙江、河南等省乡试的主考官,官至广东学政。但钱大昕传世的名声却来自其学术上的建树,他是乾嘉时代第一流的学者,当时所有的学问,如经学、史学、文学、天文、地理、历算、音韵、训诂、金石等,几乎无所不窥,无不精通,只对佛道二教的经典不感兴趣。曾参与撰修 《续文献通考》、《大清一统志》等大型史书。个人著述甚多,以 《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 最为知名,直到今天仍被学界推重。《廿二史考异》 与王鸣盛的 《十七史商榷》、赵翼的 《廿二史?记》 并称清代考史的三大名著,但考据得更精细,最能体现乾嘉学派一丝不苟的实证精神。如监本 《宋史?地理志》: “乾德三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八。” 他考证出 “八”应作 “六”。他广泛引用各种史籍、方志、碑传、笔记等,又以纪传表志互校,加上他淹博的学识,校订出了很多传写和刊刻上的讹误,驳正了不少注释者的舛错,甚至连各史家的疏漏,都被他一一指出。又如 《十驾斋养新录》卷九 “《本纪》 失书廷试进士两科”条,指出 《元史?顺帝纪》漏书两次科举考试,卷十 “总督巡抚” 条指出 “总督”、“巡抚”二字最早见于南北朝,其定为官名,则自明代始。这种考据功夫,也许有人视为 “雕虫小技”,但却是史家的看家本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