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蚊的传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铜蚊的传说分类:【传统文化】 铜鼓是古代南方民族的重器。最早铸于春秋时代,最晚的铸于清末。相传用于首领击鼓聚众,战争时鼓舞士气等。久为壮、侗、布依、水、仡佬、佤、苗、瑶、彝等民间珍藏,节日及宗教活动中作为重要乐器使用。珍视铜鼓的民族几乎都有铜鼓传说,仅列三则于下:(1)壮族传说。布洛陀(壮族神话中的创世神)造好天地人之后就到天上去安家了。他把子孙们安排在离天近的高山上,好加以照顾,但是晚上野兽常来骚扰,于是布洛陀便教给人们制造铜鼓,击鼓歌舞。以驱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节日里铜鼓还可用来盛酒肉饭。因为用处很大,所以越来越多。(2)布依族传说。孤儿古杰在一个被称为大海子的湖塘中钓上了龙王的三公主。公主愿与古杰成亲。龙王送的陪嫁品就是铜鼓,龙王还把他们吃的井水变成了“金银水”(圣洁而能带来福气的水)。两口子用铜鼓盛金银水抬回家,洗澡、做饭、饮牲口,结果一年到头没灾没病。所以布依人每年春节要敲铜鼓,要在大年初一凌晨去抢挑“金银水”。(3)水族传说。水王朝拜秦始皇时看到宫门外挂有铜鼓,回来让工匠仿制。百姓可望而不可及。三国时孔明来到??(约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和广西西北部)。看到水家人很爱铜鼓,就送了一面。水族群众照着制造,铜鼓便多起来了,而且每面铜鼓上还铸有“孔明造”三个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