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长安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著名古都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一带。原为咸阳附近一乡聚名称。周代丰镐、秦代咸阳为长安城兴起奠定良好基础。汉高祖刘邦七年(前200)正式定为国都(西都),名长安,遗址在今西安西北、龙首原北麓,周长25公里。城南部有未央宫、长乐宫,北部主要为居民区和集市,城平面成不规则正方形(缺西北角),史称斗城。此后,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在此一带建都。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建都于龙首原南麓,号大兴城。唐代复改为长安,都城以大兴城为基础(今西安城及近郊),周长36公里,分宫城、皇城、外郭城。宫城、皇城位于北部中央,有太极宫。龙保原上大明宫、春明门内兴庆宫皆为主要宫殿。随着江南经济发展、东北地区成为政治斗争中心,位于西北之长安在五代以后失去了国都地位。长安为都先后达1000余年。

今陕西西安。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 一。长安为都历史悠久,西周时期,文王作丰 (丰京),武王作镐 (镐京),丰、镐为西周都,也是长安最早的都城。秦自孝公始,都咸阳。此后,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朝代先后定都于此; 东汉、曹魏、五代的后唐等朝代以此为陪都;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军、唐末黄巢军、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也在此建立过政权。长安是我国古代建都朝代最多、定都时间最长的古都,故人称 “秦中自古帝王都”。长安之名始见于西汉。汉初,刘邦本欲都洛阳,后接受娄敬、张良提议,在渭河南岸修建新都,取 “长治久安” 之意,新都名长安。长安城建于汉惠帝刘盈元年 (前194),至刘盈五年九月始完工。汉长安城又称 “斗城”,因其以长安宫、未央宫为主体,两宫似天上南斗、北斗二星,故名。汉长安城呈不规则方形,城周65里(约合今26公里),城墙高3丈5尺,上宽9尺,下宽1丈5尺,城门12座。城市设计布局严谨,有160巷里,9个市区,街道房屋、宫苑错落有致,宫殿栉比鳞次,宽3丈,深2丈的壕水环绕都城。汉长安,人口密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我国早期最大的都市。西汉末年王莽建新代汉,仍都长安,历时15年。光武帝建元元年 (25),刘秀建东汉,都洛阳,长安地位开始衰落。东汉末,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献帝都长安历时6年。建安元年(196),迁都许。十六国时,前赵于晋元帝太兴三年(319),至晋成帝咸和三年 (328) 都长安,历时10年。晋穆帝永和七年 (351),前秦都长安,至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383),历时33年。后姚苌亦在长安建都立国,史称后秦。南北朝时,长安又为西魏,北周都城。隋承周制,仍都长安。隋代,长安始复兴。隋初,在原汉长安城之南修建外城,名大兴城。隋炀帝大业九年 (613) 修长安城廓。唐朝,以隋大兴城为基础加以扩建增修,并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及东魏、北齐邺都南城之优点。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达84平方公里,城墙均以夯土板筑而成,高约5米,城廓外城城壕环绕,壕宽9米,深4米。城廓四周,各开城门3座。全城由三部分组成,即宫城、皇城、外廓城。宫城为皇帝、嫔妃、太子居住及皇帝处理朝政之所在,位于长安城北部,改变了以往历代帝王宫城居中而建的建设格局。长安宫城象征北极星,而皇城、外廓则象征环绕北辰的群星。皇城又称子城,位于宫城之南,为中央衙署所在地; 中央衙署与民居民宅区分开来。外廓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方延伸扩展而成,扩大了平民居住区。唐长安城,又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组成的三大宫殿区。太极宫修于隋初,原称大兴宫,位于宫城之内,又称西内。大明宫位于廓城外龙首原上,称东内、北内,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完成于唐高宗元朔三年 (663),初名永安宫,后改称大明宫,为唐代政治活动中心,唐主要朝会之处。兴庆宫修建于开元年间,唐玄宗将其隆庆坊旧居改建成宫殿,为避玄宗讳,改隆为兴,又称南内、南宫。依据 “左朝右社” 之古训,唐在四郊修建天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庙坛,城市布局上,采取了左右均齐的方式,整齐宽阔的大道将市区分为110坊市,官府、民宅、店肆、作坊、寺观分布各坊。长安城的建筑,多采用东西长、南北略短的形制,坐北朝南,整齐划一,又充分利用了地理、气候条件。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也是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素有 “西罗马、东长安” 之称。自汉代始,长安又是著名丝绸之路的起点,连接古代中国与邻邦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长安同世界各国交往更加频繁,城内聚集了大量的外国使臣、学者、商人、学生、僧侣、工匠、艺术家等,有些人甚至长期定居长安。唐朝自武德元年 (618) 至天钓四年 (907) 的290年里,仅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及昭宗天钓元年 (904) 至天钓四年以洛阳为都外,均都长安,达260余年之久。此外,黄巢领导的起义军也曾以长安为都,历时4年。唐末受战火冲击,长安城逐渐衰落。天钓元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毁长安宫室、百司、民间庐舍,使长安城遭毁灭性打击,昔日繁华的帝都京城不复存在。宋代,长安城虽为西北军事要地,但因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强大,对中原构成威胁,宋都内迁,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东移,长安的都城地位被取代。明代,改长安为西安,西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洪武年间,明重建西安城,扩大城垣范围,加强防御设施的建设,城垣高12米,城墙四角建角楼,沿墙建敌台、敌楼、箭楼、炮楼、垛口等,有城门4座,并建有瓮城。城外挖掘城壕,后又以砖墙代替土墙。明清两代不断对西安城加固修葺,奠定了今日西安城的基本规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