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门下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门下省

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东汉设侍中寺,以伺候皇帝为主要职务。晋代始称门下省,为皇帝机要顾问机构,并兼领部分宫廷事务,凡侍中、给事黄门侍郎等皆属之。南北朝因之,权力逐渐扩大,侍中成为省的长官。隋代与内史省、尚书省并立,合称三省,共秉国政,而主掌封驳。长官为纳言,与内史令、尚书令同为宰相,次官黄门侍郎,司驳正违失。唐代承隋三省之制,而与中书省关系最为密切。长官为侍中,掌出纳政命,赞导礼仪。另设次官黄门侍郎及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曾更名为东台、鸾台、黄门省,旋复旧称。宋代门下省机构循唐旧制,但侍中很少委任,有名无职,而另派给事中一名任判门下省事,掌本省之权。神宗改革官制,门下省专司审复,而门下侍郎成为尚书左仆射(宰相)之兼职或副宰相专职,与本省职事无涉。元代废门下省。

官署名。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枢机构之一。三省之一。秦侍从和备皇帝顾问有关天文、文学、封建礼仪的小官。因职掌殿内往来奏事和侍从皇帝,故谓侍中。西汉时侍中为加官,其职权逐渐提高。从列侯到郎中,凡加侍中衔者,可以出入禁中,侍奉皇帝,并备顾问。东汉中叶设侍中寺,隶少府,因其常在皇帝身边,故得代皇帝披阅尚书奏事,渐有参与机密之权。曹魏之世,侍中已和尚书共参机衡,甚至已在尚书之前。晋改侍中寺为门下省,其职权不断扩大,凡属军国大政,皇帝都要征询侍中的意见,由侍中“尽规献纳,纠正违缺”(《通典?职官?门下省》)。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尤重门下,政出其间,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决策机构。其长官侍中为宰相之任,副长官黄门侍郎也有“小宰相”之称。隋沿置门下省,与内史、尚书二省同为相府,其长官因避隋文帝父杨忠讳改称纳言,副长官仍旧,下设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等属官,并统城内、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六局。唐沿隋制而略有损益,曾有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改称,其长官称侍中,并相应有纳言、东台左相、黄门监之改称。又其官署所处的位置,也有北相、左相之别称。下设给事中、门下录事、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拾遗、左补阙等官,并统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在职权上,隋时三省尚无明确划分,唐则以门下省掌审议封驳负责审查中书起草的诏令并副署施行,审阅各种上行文书,提出供皇帝裁决的意见。唐初施行宰相共同议事的政事堂制度。政事堂始设于门下省,至武后光宅元年(684年)方迁至中书省。宋虽仍置门下省,但仅主朝仪等事务。宋神宗元丰改制后,门下省复唐制。南宋时,三省长官互兼,中书、门下实为合一,权不及尚书省。辽亦设门下省,但由于辽的大政决策多在北面官,故门下侍中成为单纯主礼仪之官。金熙宗废勃极烈制度,设三省,然中书、门下二省在尚书省之下,官职亦多虚位。迨及金海陵正隆元年(1156年)罢中书、门下省,只置尚书省。元废门下省。明清皆不设。

官署名。汉武帝设立内朝,置侍中,散骑、中常侍、给事黄门、给事中等职为加官,凡加此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东汉设侍中寺,三国曹魏、吴、蜀并沿侍中寺,西晋始置门下省,设侍中、给事黄门侍郎,舍人、主事、令史,掌侍从左右,切问近对,平尚书奏事。西晋门下省名义上统散骑省。南朝散骑省自门下省分出独立,称集书省。南朝门下省渐有封驳诏令权,凡诏令起草后由门下省审署下达。北魏孝文帝改革前设门下省,北魏末、北齐一度获中书出令权。隋与内史、尚书并号三省,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六局。设纳言2人,给事黄门侍郎4人,录事、通事令史各6人。又有散骑常侍、侍郎、谏议大夫等员,各局以典御 (或监)、直长领之。炀帝大业三年 (607)分置殿内省,兼起居供奉,原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并改隶殿内省。唐沿隋制,高宗龙朔二年 (662) 至咸亨元年 (670) 改名东台,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名鸾台、玄宗开元元年 (713) 至五年改名黄门省。唐门下省亦分内外省。设待中2人,门下侍郎2人,给事中四人,录事、主事各4人,典仪2人,城门郎、符宝郎各4人,并兼领弘文馆。宰相议政所政事堂初亦置于门下省,后移入中书省。门下省掌审议、封驳诏书,奏章、中外文书皆经门下省转达。北宋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职掌略同唐制,掌审驳中书画黄、录黄,枢密院录白、画旨,并接纳百官奏章。南宋与中书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辽南面官置,多掌仪之事,领起居舍人院、左谏院,通事舍人院、通进司、登闻鼓院、匦院、诰院。金初置,海陵工正隆元年 (1156) 废,以尚书省为中枢机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