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闹蛾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闹蛾儿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汉族妇女一种飞蛾样式的纸头饰。流行于北京等地,亦称“闹嚷嚷。”明沈榜《宛署杂记》:“以乌金纸为飞鹅(蛾)、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据传,此俗由来已久,唐代时即有“闹装”之说。后多见于节日期间,妇女们将乌金纸剪成的飞蛾画上颜色,戴在头上,走时纸蛾微微颤动。 旧时民间岁时习俗。北京地区尚之。时在夏历正月期间。妇女多有用金纸剪成蛾者,飞蛾以猪鬃尖分披片纸贴之,或5或7,下缚一处,以针作柄,妇女戴之,故名,乃古之遗俗也。也有用真草虫、蝴蝶为之者,有用如碗豆大小的小葫芦为之者,名日“草里金”,二枚值银20―30两不等,皆以贵者为尚。《翼城县志》载:士女剪采为燕,名“春鸡”,贴羽为蝶,名“闹蛾”,缠绒为杖,名“春杆”,各簪头上,以斗胜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