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闻一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闻一多分类:【文化精萃】 诗人、学者。名亦多、闻多,笔名一多,字友三,号友山,湖北浠水人。少时进两湖师范高小读书,喜诗词歌赋。1912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为清华文学社成员。“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任学生会秘书,负责宣传工作。常在《清华周刊》上发表诗歌。1922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攻美术。后转入珂罗拉多大学专攻文学并致力于诗歌创作。1923年第一部诗集《红烛》出版,反映了他的“唯美”倾向,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25年从美国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加徐志摩主办的北京《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在创刊号上发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一文,表示对“三?一八”惨案牺牲者的崇敬与悼念。1927年春,参加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任艺术股长。1928年1月,又一部诗集《死水》出版,热情讴歌爱国主义,诅咒黑暗的社会现实。3月参加“新月社”,和徐志摩、朱湘等编辑《新月》杂志。同年秋天,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此后专攻中国文学。1930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1年1月《诗刊》创刊,他发表了长诗《奇迹》。1932年秋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古代诗词、乐府研究和古代神话研究。1936年讲授艺术理论和美术史。这一时期,他发表了《匡斋说诗》、《天问释天》、《高堂神女传说之分析》等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并主持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工作。此期间,他不仅研究《诗经》、《楚辞》、《乐府》,还研究了中国文学史。1942年《楚辞校补》出版,得到了学术界的赞誉。1943年春,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1944年加入“民主同盟”,并被选为“民盟”云南支部委员。后任“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他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他于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痛骂反动派,当晚被特务暗杀。其作品有诗歌、杂文、论文、校笺等,全部著作由朱自清等编成《闻一多全集》(八卷,四册) 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字友三,号友山,后改名多,笔名一多、亦多,湖北省浠水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留学,主要学习美术,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1923年在国内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7年应邀去武汉任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股长,同年秋,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3月与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月刊。同年出版诗集《死水》。后主要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1930年6月,青岛大学成立,闻一多应聘任该校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负责教授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国诗歌等课程。其间写了长诗《奇迹》、散文《青岛》,并着手研究杜甫。1932年夏,到清华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随校南迁,在西南“联大”任教八年。其间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不妥协的斗争。1946年7月 11 日,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人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5日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愤怒指责、痛骂反动派,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948年,他的著作由朱自清等人编成《闻一多全集》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闻一多选集》、《闻一多诗文选集》、《闻一多全集》、《天问疏注》、《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