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阳五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阴阳五行分类:【传统文化】 提起阴阳五行,大家并不陌生。谁不知道,“阴阳”就是“矛盾”的意思,“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传统的中医看病常用到它,如什么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什么表证、热证、实证为阳,里证、虚证、寒证为阴;什么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胃水,等等。 倘若我们把眼光放得略远一些,不难看到,在我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里,阴阳五行一直是人们的思想骨干。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把它称为“中国人的思想律”;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还曾打比方说,中国人受它的影响,“正如孙悟空尽管着努力,依然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一般” ① 。的确,我国古代社会,无论政治宗教、思想学术,以至天文、历法、科技等等,几乎没有不以阴阳五行为立论基础的。 这里,人们不禁会想到梁启超的一个有名的论断,即视阴阳五行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 ② 。诚然,梁氏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情况也非完全如此。 原来,“阴阳”是我们的老祖宗对昼夜变化、男女区别等自然现象进行高度概括后提出的概念。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注释其本义说:“阴,?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二字连用,表示相关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如动与静,清与浊,寒与热,厚与薄,内与外,快与慢,形与气,表与里,虚与实,生与死,天与地等等之对立存在,相反相成的事物,皆可用这二字来抽象表达。古老的《周易》的卦爻作“一”和“--”的排列,正反映出了阴阳一词的原始含义。“五行”是古人对世间物质进行分类所得出的结论。先民们把所看到的林林总总的东西,由繁化简,统列为五大类,叫作“木”,“火”,“土”,金”,“水”。这种做法,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也可以看到。如古印度人以“地”,“水”,“火”,“风”为“四大”;古希腊学者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以“火”,“水”,“土”,“气”为“四根”等等。一般地说,阴阳观念的出现比五行观念还要早些。有学者指出,之所以把物质分为“五”类,恐怕还与人手五指有关。现有资料表明,春秋之前阴阳与五行是两种学说,二者各有分畛。它们不仅不可谓之迷信,而且是具有朴素唯物观点的进步思想。 大约在战国后期,阴阳说与五行说互相结合起来,并且用以阐释社会历史现象,于是乎出现了一种叫作“五德始终说”的新理论。这一学说已经丧失了原来阴阳说与五行说所具有的朴素唯物论的本色,而被重重涂上了天人感应和天道循环论的色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