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多尔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阿多尔诺

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第三任所长。1903年9月11日出生于法兰克福市一个酒商家庭。1922~1923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社会学和音乐理论,1924年以一篇关于胡塞尔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翌年赴维也纳师从现代音乐大师阿尔本?伯格学习作曲。1931年开始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哲学,在那里同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联系密切起来。希特勒上台后,被迫出走英国。1938年应霍克海默之邀在美国参加社会研究所,研究方向逐渐从音乐和艺术方面转移到社会哲学方面。1941~1949年在加利福尼亚与霍克海默合著了《启蒙辩证法》。这部著作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该书使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开始带上严重的悲观主义色彩,同时也开创了对发达工业社会和晚期资本主义的法兰克福式批判的先例。二次大战以后,应西德政府邀请,和霍克海默一起将社会研究所迁回法兰克福,并和霍克海默共同负责该所的工作,还受聘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1959年接替霍克海默成为社会研究所所长。在他主持下,该所成为所谓有批判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中心。从1955年开始出版了几十套丛书,还在西德的科隆、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的社会舆论界建立起法兰克福小组。1963年当选为德国社会学学会会长。1966年发表的《否定的辩证法》一书强调主观性和精英论,为资产阶级学者和青年知识分子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形式,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这一切大大提高了他在联邦德国激进知识分子中的威望,并对当时正在形成的左翼大学生运动的意识形态发生强烈影响。然而60年代末,当大学生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他却不愿意把社会批判理论付诸实践,也不支持左派学生造反,当西德法院审讯学生领袖时,竟出庭作证,从而引起左派学生的公愤,把他作为反革命加以声讨。他不得不迁居瑞士,于1969年8月6日逝世。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在许多学科都有建树,精通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美学以及音乐等许多领域。主要著作有《论流行音乐》(1941)、《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社会批判论集》等。阿多尔诺毕生哲学事业的总结是《否定的辩证法》一书。在与《启蒙辩证法》同时以及以后发表的大量文章中,他提出了“文化工业”的理论,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是商品生产,艺术和文化作品受一般商品规律支配。因此,文化生产资料的集中导致了“文化工业”,其中交换价值和赚钱的动机是决定性因素。通过“文化工业”(相当于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启蒙辩证法进入大众受骗阶段。 “文化工业”的最后结果与启蒙正相反。“文化工业”成了“束缚意识”的手段,也阻碍了自由个性的发展。他的遗著《美学理论》(1970)是关于艺术哲学的主要著作。阿多尔诺一生始终坚持社会批判理论,着重批判后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在哲学上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存在主义,主张哲学与社会学不可分离,主张科学认识与艺术认识的统一,并把思辨当做透视社会结构的最好方法;在政治上反对法西斯主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共产主义;在实践上既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也抨击苏联社会模式的官僚化和僵化。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会使社会倒退到野蛮状态;另一方面又认为工人阶级无力改变这种发展趋势。方面表示拥护马克思;另一方面又否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客观性,指责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照相理论”,否认其能动性。阿多尔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乃至整个西方思想界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它的社会批判理论、否定主义辩证法、“文化工业”理论等都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理论,为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5:10